钓鱼知识网

六下语文第四单元考试重点一网打尽

发表时间: 2024-04-11 08:13

六下语文第四单元考试重点一网打尽

第四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pò(逼迫) jìn(松劲)

迫pǎi‮(迫击炮) 劲jìng(强劲)

2.易读错的字

燕山(yān) 暂时(zàn) 严峻(jùn) 彻底(chè) 鱼饵(ěr)

青稞(kē) 收敛(liǎn) 坚劲(jìng) 炊事员(chuī)

考点二:词语听写⁠

脉络 焚烧 军阀 避免 暂时 僻静 魔鬼 砖墙 执行 绞刑 革命

彻底 迁就 泰山 压迫 批评 鼎盛 目标 牺牲 炊烟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慈祥——和蔼 坚决——坚定 严峻——严肃 哀思——悲哀 威胁——威逼

照顾——照料 瞻仰——敬仰

2⁩.反义词

幼稚——成熟 破坏——保护 紧张——轻松 暂时——永远 困难——容易

衰弱——强壮 粗糙——光滑

3.四字词语

千锤万凿 粉骨碎身 千磨万击 一拥而入 不慌不忙 怒气冲冲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喜出望外 不约而同⁩ 精兵简政 热气腾腾

目不转睛 无边无涯 三长两短 重重叠叠 五湖四海 夜色弥漫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考点四:背诵、默写

1.古诗背诵

背诵《马诗》《石灰吟》《竹石》;《为人民服务》第二自然段;

默写《竹石》。

2.背诵日积月累。

考点五:句子理解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品析: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年、月、日,突出了时间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离现在已经十六年”,照应了文题,这是文中第一次运用照应的写作手法。

考点六:课文理解

1.《马诗》《石灰吟》和《竹石》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马诗》中诗人借写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石灰吟》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借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竹石》是借竹子来表现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高尚情操。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
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3.《为人民服务》是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4.《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考点七:日积月累

1.日积月累: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拓展积累—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

大公无私 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 鞠躬尽瘁 高风亮节 大义凛然

洁身自好 虚怀若谷 临危不惧 死而后已 光明磊落 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