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7 21:17
有个朋友跟我诉苦,大过年的,他家儿子和老公对着干,儿子不理爸爸,爸爸看不下去儿子。事情的起因是他家20多岁的大儿子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累,还赚不到钱,因此想要休息一下重新开始。结果这个孩子没跟家人商量就自己辞职了,他们知道之后,虽然很震惊但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毕竟大了,刚好这个时间考个驾照,结果儿子不领情,不愿意去。父亲是看到儿子窝在家里就生气,儿子是听到爸爸的声音就厌烦,爸爸说的再狠一点孩子就要死要活要离家出走!父子两个现在是势同水火,她夹在中间觉得自己当妈的很失败。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改变现在的情况,总不能老是跟仇人一样,谁也看不下去谁啊!
育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在共同生活、共同创造、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往往源自于沟通中的误解和对立。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冲突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沟通的方式。
为什么父母和孩子在沟通过程中会出现冲突、互相攻击、冷漠和内耗呢?核心原因在于“你不听我的”。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却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支配。
当父母感到孩子 不听自己的时候,父母会试图去改造孩子,寻找证据,坚持己见,甚至冷漠对待。这种行为会导致双方陷入恶性循环。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可能会发现,孩子也在想同样的事情:“你不听我的”。
要改变这种内耗,减少跟孩子的冲突,父母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以下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可以迅速改变关系四句话:
1. 你说呢?
在沟通中,我们常常习惯于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比如:“你应该这样做。”这样的表达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被命令,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相反,我们可以试着问一句:“你说呢?”这样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2. 我想先听听你的------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和观点。在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前,先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到被重视,也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立场。所有事情发生之后,不要忙着训斥孩子,而是跟孩子说:我想先听听你的------
3. 你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询问孩子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观点和需求。这有助于消除误解,建立更深入的沟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和理解,通过这种提问方式,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4. 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你需要我怎么配合你?
最后,我们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更要让孩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询问孩子需要怎样的支持。这样可以确保双方都有共同的目标,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看看这四句话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背景
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跟父亲沟通的越来越少,很多时候父子两都是以争吵结束的谈话。父亲觉得儿子叛逆、不懂事儿,儿子觉得父亲不理解自己。
具体问题
儿子没有跟父母商量就辞职待业家中,父母很着急,希望他去考驾照,他也不去,谈到未来孩子就躲进房间或者是跟父亲吵架。父亲希望孩子对未来有个规划,儿子却不肯跟父亲好好谈一谈。
解决方案
父亲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学之后,他开始尝试使用这四句话来改善沟通。首先,他找了一个自己和儿子心情都看起来不错的时候,提出跟儿子一起出去吃饭,并且把餐厅的选择权交给了儿子。最终儿子选择了一个年轻人很喜欢的打卡地吃饭。
来到餐厅,父亲先问儿子:你对这里的装修风格怎么看?跟我多说说你的感受呗。
儿子看父亲好奇,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说自己对这里的看法如何,那些是值得欣赏的,又有那些不足之处。
父亲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儿子居然对于事物的评价如此一针见血,两人从装修风格,谈到店主和创业,父亲抓住机会问了儿子:你对创业怎么看呢?然后根据儿子的回应又问道了儿子对于未来的打算。
之前儿子对这个问题总是闭口不谈,今天儿子好像打开了话匣子告诉了父亲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真的长大了,并且告诉儿子:你拿出一个执行方案,我们讨论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父子达成共识,他们还约定下周同一时间,儿子带着方案继续和爸爸在这里用餐,谈理想和未来。周一到周五谁也不谈就业和未来,这种这种双赢的解决方案让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大家可能有些奇怪,怎么这个问题跟我朋友的那么像,其实在朋友问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这个学员当时他和孩子的关系,还有处理方式。在征得他的同意之后,我把他们的案例放在了这里。
这四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能真正的用在自己的生活,也是需要大家学习的。但是通过这四句话,我们可以在沟通中减少内耗,增进理解和信任。记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这四句话,提升沟通的质量,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和谐美满。
我是爱家心理张丽,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