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9-03 13:4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周五那晚有茶友发来私信交流。
“台风天哪里也不能去,待在家里喝茶简直不要太爽。今晚喝了一饼去年的春寿眉,只能最后不足1/4的残饼了,这次发现靠近茶饼中间的茶味好像更醇一些,这是怎么回事啊,它们不是一样的用料吗?”
且慢,不能这么想。
同一批原料的白茶压成茶饼后,不同“部位”的风味略有不同。
靠近茶饼中间饼窝位置的茶叶,相对被压得更紧,压饼期间叶片内在滋味析出更多。
冲泡时自然会觉得这个部位的茶饼更醇、更耐泡。
个中道理,好比吃同一块烙饼。
经过烙饼加热后,饼的周围出现一层微黄焦香,口感更是酥脆,和中间明显不是一样的口感。
同样一饼白茶,茶饼表面与内层,中心与边缘等不同部位,受到压制紧实层次、转化快慢、喝茶时间等因素影响,会尝出不一样的口感与滋味,也不足为奇。
又是一礼拜过去了,这篇照例是复盘汇总。
这9点整理出来的、值得讨论的白茶知识。
从入门到进阶,看过一遍对扫清喝茶困惑很管用。
一、白茶是微发酵茶。
看到一个提问,白茶是不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想了下,不能这么理解。
六大茶类里,按不同发酵程度高低,分绿、黄、白、青、红、黑。
绿茶不发酵、黄茶轻发酵、白茶微发酵、青茶(乌龙茶)半 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
传统白茶散茶看似加工步骤简单,只是萎凋、干燥为主,没有揉捻与静置发酵,也没有杀青、焙火、熏焙等处理。
但白茶的微发酵,集中在自然萎凋期间,在温和失水的同时,并发生内在系列风味物的转变。
通常,茶青鲜叶采下后,及时摊晾,薄摊薄晾,萎凋顺畅的白茶,才能保留极致鲜爽口感,品质更高。
二、白毫银针不是比寿眉等级更高。
在很多茶友心中,白茶按照等级高级不同,排名如下:
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较真看,这是不对的。
因为,白毫银针与寿眉之间是平级关系,属于不同的白茶品类。
论白茶等级,只有同类项才能一较高低。
在白茶国标里,白毫银针分为两级,特级与一级。
寿眉也分两级,一级与二级。
特级银针比一级银针等级更高,而一级寿眉高于二级寿眉。
三、按照现行国标,只有用群体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茶,才能叫贡眉。
现行国标的正式施行时间,是2018年5月。
此后,按照官方概念定义,贡眉的原料仅限有性繁殖的群体种茶。
群体种茶,在茶农口中有很多别名,菜茶、小菜茶、土茶、小白茶等,不一而足。
但有性繁殖出来的群体种茶,性状不稳定,综合经济效益有限。
不如无性扦插大量推广的大白、大毫等良种。
所以,现在很少能看到大规模连片种植的群体种茶。
一来二去,也就使得贡眉在白茶江湖内显得越来越小众,受到低产影响,存在感已经不如寿眉。
四、牡丹王不是高级白牡丹。
白茶官方标准里,白牡丹分四个等级。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特级白牡丹是等级最高的白牡丹,紧跟在白毫银针之后采茶,芽头很肥壮饱满。
在民间,“特牡”更常见的称谓是牡丹王。
由于实际做茶时,受到早春天气多变影响,很多采茶只比牡丹王迟了几天,但叶片却稍微长得更开的白牡丹。
按等级来定,已经不算牡丹王。
但归入为一级白牡丹,又太可惜。
所以,折中之间,民间为这些介于特级(牡丹王)与一级之间的白牡丹,另外取名为高级白牡丹。
按民间排名,牡丹王、高牡、一级白牡丹,先后顺序井然。
五、白牡丹分春牡丹、秋牡丹。
喝寿眉,很多茶友都知道,春寿眉与秋寿眉的区分。
但很多人不知道,白牡丹也有春秋之分。
春牡丹,在市面上更常见。
平时我们提到白牡丹时 ,如果没有特意声明,基本默认是春茶,芽叶颇为细嫩。
每年春牡丹的采茶,集中在三月底到四月中旬,受到当年天气影响,会上下浮动几天。
而秋牡丹较为小众,一般是只有特意定制才会有。
采秋牡丹,一般要等到深秋,才能按特意定制的一芽一、二叶标准去采茶,采下细嫩原料进行加工。
相对常见的是寒露牡丹。
少数年份下,如果到了霜降还能继续采茶,也有极少部分霜降牡丹产出。
这么些年来,我们只喝到过2021年的霜降牡丹,其余年份没有产出,较为珍贵。
六、只有头采银针,没有头采牡丹王的说法。
这些年看到网上不少人在滥用“头采”概念。
头采牡丹王、头采白牡丹、头采寿眉等,都有出现。
但那是不可能的。这得从头采的概念说起。
头采,是一片茶园在一年中首度开采收获的意思。
茶树们经历漫长冬季沉淀后,第一批爆发生长出来的嫩芽,养分积累最为丰富。
这也是白茶圈内,老茶客为什么认可头采茶的原因。
但白茶的头采茶,仅限白毫银针,即头采银针。
毕竟,茶农们不会放着收益更高的白毫银针不要,捡芝麻丢西瓜,等到了白牡丹、寿眉的标准后再去首度开采。
七、白露茶是特定的节气白茶。
白茶圈内有不少代表性的节气茶。
春茶季的代表有,清明白牡丹、谷雨春寿眉。
秋茶季的代表包括白露茶、秋分茶、寒露茶、以及少量霜降茶。
毫无疑问,白露茶是秋白茶里面的明星产品,产自特定节气前后。
每年白露一到,转入仲秋,昼夜温差变大。
白天山上气温还算和煦,多明媚秋阳,茶树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积累养分。
夜间受到降温影响,茶树呼吸作用导致的消耗减少。
所以,白露茶的舒展叶张内部,能保留更充足的风味物质。
最终体现在茶桌上是标志性的甜花香,以及甘润醇和的汤感!
八、白毫银针的芽头是分层结构。
形容高山银针的茶芽时,有一个高频词经常出现——芽针肥壮。
伸手紧捏芽头,你会发现,好银针芽头不是干瘪的,而是非常壮硕紧实。
一捏就扁的肯定不是好茶。
因为,白毫银针的茶芽内部构造是分层的,里外类似竹笋那样,一层包着一层。
高山银针的芽头,一共有5-7层之多,最外层还有紧贴着小叶壳。
并且,每一层都覆盖着浓密白毫。
这般壮硕饱满的茶芽,内部才能蕴藏丰沛的养分风味物质,带来无比鲜醇爽口的茶味体验。
九、存满3年以上就算老白茶。
老白茶的“老”,指的是存茶年份。
白茶里,并不是只有梗叶舒展的寿眉,才有资格存成老白茶。
白毫银针与白牡丹,照样适合存。
但前提是,原料品质出色,制茶工艺到位,干茶含水量达标,并且后期要严格避光、密封、阴凉、干燥、无异味仓储,才能顺利久存成老茶。
通常,存满3年以上的白茶就算老白茶。
按存茶时间长短分,白茶有新、陈、老不同分类。
新白茶,存放不足一年。
陈白茶,存茶介于1-3年内,是过渡期。
老白茶,存茶超过3年。
刚开始喝白茶,打算试一试老白茶风味的话,保守起见,建议从3-5年陈入手。
更利于在合理预算内,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性价比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