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知识网

医疗困局解析:医院运营面临的经济压力

发表时间: 2025-01-26 08:49

医疗困局解析:医院运营面临的经济压力


在大众传统认知里,医院一直是“吸金”之地,看病费用动辄成百上千甚至过万,医生也往往与高薪挂钩。意外的是,2024年一系列令人咋舌的消息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众多医院纷纷陷入破产倒闭的困境,甚至一些平日里人满为患的大医院也未能幸免,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

♥医院破产潮来袭

2025年1月10日,一则重磅消息震惊医疗界——重庆全域肿瘤医院宣告破产。这家总投资达30亿元、宣称拥有国资背景的肿瘤专科医院,仅仅开诊两年半就走到了尽头。

其微信公众号一口气发布六条公告,宣布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并与员工逐一解约。经调查裁定,早在2024年6月30日,医院资产仅余8.12亿元,账面债务却高达5.2亿元 ,扣除手续损失等费用后,所有者背负了3.48亿债务,破产已成定局。

刚刚过去的2024年,医院倒闭绝非个例,而是一场席卷全国的浪潮。除大量民营医院外,不少公立医院也未能逃过厄运。宿迁儿童医院、广州梅州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都因长期入不敷出被迫关门大吉。

据统计,2024年1月1日至11月21日,全国共有492件与医院相关的破产整备案件,医院倒闭事件频繁发生,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相比以往,2024年医院倒闭事件引发了更高的社会关注与热烈讨论,倒闭规模也更为庞大,这无疑揭示出医院的营收状况远不如表面那般风光无限。

如此大规模的医院破产潮,不禁让人忧心忡忡:医院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是否会将亏损转嫁给患者,导致看病费用愈发高昂?这些医院又为何会陷入盈利困境呢?

♥经营困境与深层剖析

虽说大批医院面临经济与经营双重重压,但真正走向破产的仍是少数。尤其是公立医院,当地相关部门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与扶持,以避免其彻底破产。当然啦,政府补贴在医院庞大的支出中只是杯水车薪,大多数医院依旧承受着沉重的财政负担。医院难以完全实现公益性运营,只能通过市场化手段向患者收费维持运转。这就意味着,当医院支出不断攀升,超出其承受范围时,势必会通过提高收费标准将经济损失转嫁给患者,看病贵的问题也将随之而来。

需要注意的是,“看病贵”现

象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医院。医院作为面向大众的医疗场所,有国家经济扶持,公立医院收费大概率会保持稳定,而私营医院收费则可能有所提高。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若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仍会有不少医院陆续破产倒闭。

医院陷入没钱破产的境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医院具有公益性质,支出由国家承担。但随着时间推移,医院财政亏损不断加大,成为难以承受的经济重压。为维持国家和医院的正常运转,改革势在必行,于是医院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模样。据权威学者透露,目前我国医疗补助大幅减少,占比不足10%。

医院日常运营需承担设备购置、人力成本、药品采购等巨额开支,收入回报却相对缓慢,在面临突发危机时,往往难以迅速筹集足够资金应对。公立医院因承担着为大众医疗的重任,有官方扶持,倒闭风险相对较小。而民营医院多以盈利为目的,成立后常通过融资、宣传等方式提升知名度,这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加之民营医院收费较高,部分还无法使用医保,导致客流量远不及知名公立医院。

从客观角度看,除经济发达城市外,多数地区的医院都会受到人口变化和患者流量变化的影响。小城市医院尤其明显,随着城镇人口减少,医疗需求大幅下降,医院收入难以覆盖支出,最终只能走向破产。此外,收费过高、患者信任度不足等问题,也是导致民营医院倒闭的重要原因。这么看来,只要公立医院的根基稳固,大众正常医疗需求就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医院破产浪潮揭示了当前医疗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希望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能够积极创新,探索出更稳健、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为大众提供更优质、更可及的医疗服务,让医院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而非陷入经济困境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