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3-04 15:34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很多人都有独处喝茶的经历。
且,乐在其中。
因为只有自己喝茶,不必寒暄,也不必拘束。
更不必时时刻刻,照顾着他人的感受。
在茶桌上尽享自由,甚好。
前段春节时,听朋友分享过一件让他很郁闷的事。
当时,有亲戚上门拜年,朋友特意泡上了有机银针体现诚意。
但对方对白茶了解甚少,喝了一口,只感觉淡。
随后几冲,就撂下了茶杯。
见状,朋友只好暂时放下盖碗里的白毫银针,重新洗了一套茶具,换上福州当地接受度更高的足火肉桂去待客。
但事后想想,还是觉得有些可惜,这么好的银针却得不到认同。
罢了罢了,留着自己喝茶的时候慢慢泡吧。
喝茶与喝酒不同,一个人喝茶,喝的是闷酒,没甚滋味。
但独自饮茶,却能排除干扰,心无杂念,专注细品。
一人饮,往往更能品 出闲情。
今天要聊的正题,与“一人饮”相关。
独自一个人喝茶时,该怎样做才能确保风味的同时,节省茶叶?
《2》
一、玻璃杯泡茶。
独自一人喝茶,忙有忙的喝法,闲有闲的做法。
如果是工作日上班期间,手边的杂事较多。
抽不出太多的空暇,悠闲落座在 泡茶位逐次冲泡。
那么,最通行适用的方法就是玻璃杯泡。
相对而言,用玻璃杯泡茶喝,比较省茶叶。
因为,不需要放太多茶。
杯泡茶的干茶用量,总原则是“宁少勿多”。
将玻璃杯洗干净后,少量往里放一撮干茶就足够。
办公期间,用玻璃杯泡白牡丹、春寿眉之类的散茶,茶水配比大致如下:
200毫升的清水,仅需放1-1.5克干茶。
切记切记,别放太多。
不然在持续杯泡过程中,茶汤滋味很容易被泡浓。
现在,做一下简单的算术题。
同样是喝白茶,用标准容量110毫升盖碗冲泡,每次要用5克干茶。
而上班期间用玻璃杯喝一次茶,往多了算,一次也不到2克。
同样买半斤茶放在办公室喝,直接用杯子泡,显然更节省。
《3》
二、买一个小盖碗。
用玻璃杯泡茶喝,固然能省茶。
并且杯泡本身,操作0难度,不需掌握太过复杂的冲泡技巧。
堪称是一看就会,人人都懂。
但在茶圈,玻璃杯没法替代盖碗的江湖地位。
不吸香、不吸味、基础款入手价实惠;
泡茶百搭,无论绿茶、红茶、白茶、岩茶、普洱,一概能胜任,“一碗走天下”;
和玻璃杯泡茶时一次性将大量茶味萃取出来不同,盖碗逐次冲泡出汤,堪比是细水长流。
泡出一道,现场细品一道。
每一次冲泡出来的茶汤,香气层次,茶味表现等,都有着丰富细微差距。
个中细腻风韵,是直接杯泡法没法代替的。
何况,和随手用玻璃杯泡上一杯茶润口解渴不同,完整使用盖碗冲泡,喝茶过程更显仪式感。
这些年认识不少老茶客,他们对茶汤风味不会轻易将就。
手边但凡有冲泡条件,肯定是选盖碗冲泡法,不会随便用玻璃杯、马克杯、保温杯等简易茶器凑合。
一人独自喝茶期间,不需动用容量过大的盖碗。
用标准110毫升瓷质盖碗泡茶,搭配40-50毫升的主人杯。
在“茶分七分满”前提下,每一冲泡出来的茶汤,刚好能匀分出3杯茶。
闲暇时间足够的话,一个人将这3杯茶细品慢尝,问题也不大。
但连续泡到4冲5冲后,喝茶进程得缓一缓,不然灌得满肚子都是茶水。
这种情况下,不妨用一种更省茶的做法。
即,换一只小容量的盖碗。
比如,选80-90毫升。
同于泡茶时,等比例减少投茶量。
原本110毫升盖碗,投白茶5克,茶水比大约是1:20。
换成90毫升后,缩减至3.5-4克,茶味照样不会差。
再搭配上容纳量大一些的主人杯,一个人泡茶喝,连茶具配置都可节省。
省去公道杯,只留小盖碗与主人杯。
冲出来的茶水直接倒进杯中,稍微晾一会,举起杯细啜饮入。
那股酣畅快感,美哉妙哉。
《4》
三、别动不动就焖茶。
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这类“懒人泡茶法”。
做法倒是简单,不复杂。
首先,找一个大容量的焖茶壶。
(名义上是焖茶壶,其实本质与过去的暖水瓶没有差别,只是外壳看着更时尚一些罢了。)
其次,往里投茶。
焖茶的对象,通常是各式老茶。
尤其是被无数茶商力荐“焖着喝”的老白茶。
最后,倒入沸水,拧紧瓶盖。
这一大壶放在角落的茶,经常是一闷就好几个钟头。
随时想喝了,就用杯子倒出一杯。
焖上一大壶之后,至少能喝上大半天时间。
看到这,相信有不少茶友跃跃欲试。
但这里要劝一句,别随便焖茶。
原料品质出色,年份真实的老白茶,从来不主张盲目闷泡。
盖碗冲泡时,快出水才是王道。
通常,前6冲之前都可以快速“秒出”,等到茶味泡淡后再适当坐杯。
如果直接放进焖茶壶、暖水壶、保温壶里长时间闷泡,在持续高温浸泡下,茶味容易闷浓、闷变味。
鲜香醇爽本色,难以呈现,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发闷的低沉气息。
在喝茶人数不多,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更不应该跟风尝试。
因为,满满一大壶茶焖好后,如果放着长时间喝不完。
到最终茶水会发闷不新鲜,白白浪费好茶叶!
《5》
四、泡茶前准备克秤。
一个人喝茶也好,和朋友喝茶也罢。
但凡是散装茶,为了惜茶,用上克秤很有必要。
早前从朋友圈,听来一个故事。
有位熟人的长辈,是汕头人,某次在用紫砂壶泡老白茶饼时,出现了一件尬事。
茶饼被泡开舒展后,差点将壶盖顶出来。
原来,那位长辈平日喝惯了浓茶,投茶做法很极端。
即,茶壶/盖碗内部空间有多大,就放多少茶。
用干茶全部塞满多余空间,再注水泡茶。
偏巧,那天泡的寿眉饼,本身压得略紧。
撬开出一大片后,再用手掰成好几片,全部放进壶内。
万万没想到,两三冲过后,里面的茶饼会像泡发的紫菜那样舒展。
以至于,后面再注水时,完全没法顺利合盖。
搬出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投茶别走极端。
合理控量,才能泡茶浓淡适宜的茶汤。
冲泡经过紧压的茶饼时,要是随便撬开一片就放进去泡,10个人里会有9个人投茶过多。
因为体积紧结抱团的茶饼片,存在视觉误差。
看起来没多少,实际上净重量不低。
此时,用上克秤精准称重,才不会造成浪费。
《6》
一人茶的时光,潇洒又自在。
或许有人会说,独自一人喝茶太孤单了,没有伴。
但这种安静品茶的状态,并非什么坏事。
能颐养闲情,享受悠闲。
日常生活里,有很多事未必需要和旁人一起做。
包括旅行、看电影、散步、看书、听歌等。
独守一方天地,享受时空,也是人之心性使然!
“喧嚣虫落香初起,小窗闲坐听茶声。”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