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1-27 15:2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和老茶友闲聊时,他坦诚直言,觉得红茶不好喝。
哪怕斤价达到千元级的高山红茶,他陆续也有体验过。
总体感受是,挑不出明显毛病。
不苦、不酸、不涩。
香气清雅,花果香落水,茶味清甜绵柔。
从始至终就是一副“乖宝宝”姿态,没有流露半点缺陷。
但他就是爱不起来。
总觉得香香、柔柔的红茶,缺乏张扬个性,喝着不够过瘾。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买了几盒红茶回家。
包括铜骏眉、妃子笑、桐木野茶。
正准备好奇打听时,他率先一步开始解释。
“这不是快过年了嘛,哪怕自己不喝红茶,也要给家里长辈准备点。”
“老一辈喝茶,多数只认红与绿,上了年纪后不发酵的绿茶不宜多饮,只好买点红茶回去,拜年探亲,走亲戚访友,总能用得上。”
这番话倒是在理,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喝茶口味本就人人不同。
但过年期间,备点花香清新,果香甜美,茶味清甜柔爽的大众口味红茶也很有必要。
春节假期若想在茶桌上露一手,让一款红茶泡出接近完美的风味。
下面这套颇具仪式感的完整冲泡法,适合招待客人时使用。
逐一按照步骤做下来,一点不难学。
《2》
一、泡茶前,将红茶从密封包装内取出。
老规矩,取茶讲究“干手净脚”。
提前将双手洗净,用纸巾将指缝间残留的水痕擦拭干净,确保双手洁净无异味,再去徒手抓取茶叶。
避免刚吃了炸糕,剥了瓜子,切了橙子,手上还沾着食物味,就去触碰干茶,这100%会影响后期储存,导致好茶串味变质。
然,这个步骤,不是取茶勺能代替。
市面上的红茶干茶,多数是条索状,干燥酥脆。
一勺下去,不仅取茶量甚少,而且会将茶叶碰碎,并不妥当。
取茶勺之类的工具,仅适合颗粒状干茶,对红茶并不适用。
二、边取茶,边称重。
将茶则擦拭干净,平时闲置期间,可倒扣摆放防止落入灰尘。
茶则的作用,是盛放干茶。
从茶叶罐、密封袋、礼品箱等各式密封包装内取出红茶时,一旁建议准备克秤。
将手洗净,适量抓一捧干茶放入茶则内。
一边取茶,一边别忘了称重量。
通常,盖碗泡红茶,适用茶水比例是1:20。
标准容量盖碗泡茶,准备5克干茶,恰好适合。
取茶时,做到“一抓准”并不现实。
根据克秤屏幕的数字显示,多退少补。
称出单次泡茶所需的用量后,及时原样密封,将红茶先放回原位。
再将茶则放在茶桌上,进行下一步赏茶。
三、观赏干茶。
这个步骤常常会被人忽略。
其实,有仪式感的泡茶品茶,不必急于一时。
将干茶取出后,往桌面一摆。
先停留个三、四十秒,让在场众人细看几眼。
品质表现过得去的红茶,干茶往往具有这样的优势。
整体均匀,条索长短、大小粗细,干茶色泽等,匀整不杂乱。
扫过一眼,不会看出明显粗老叶片、粗松条索、小木棍那般的茶梗。
“赏茶”的过程,除了欣赏干茶外观状态,还可快速筛选优劣。
想必老茶友们哪怕没有亲身亲历,也在茶桌上听过这类糟心事。
即,一泡茶已经泡开喝了好几回,无意间打开一看,才发现里面有一根头发丝、碎线条等非茶物质,十分膈应人。
为避免这种败坏喝茶心情的糟糕情况出现,泡茶前多看两眼干茶,很有必要。
四、热水温杯。
哪怕在此之前,已经用清水将桌面上茶具清洗了一遍。
但当着客人的面,仍少不了烫壶温杯。
将水烧沸后,倒入盖碗内。
接着将热水倒入公道杯,再从公杯内分入各自的品茗杯。
总之,要让本场喝茶使用到的杯盏之物,统统用热水烫一遍。
温杯过后,能发散掉器物表面残留的“生水味”,更显卫生。
温杯期间,为了更好地烫到品茗杯的口沿。
可用茶夹轻轻夹起杯子,移到水盂上方,水冲水流。
但要注意力道,避免将杯身轻盈的茶杯“捏”裂。
五、合盖摇香。
烫壶温杯后,正式投茶。
将提前准备在茶则内的5克干茶,悉数投入盖碗内。
再合上盖子,轻轻摇晃。
摇香时,要避免像摇色子似的举动,这不仅不文雅,还会因为力度过大,导致盖碗内的红茶被撞碎。
通常,合盖轻摇两、三下即可。
借助温杯之后,留在盖碗内的余热,有利于促进干茶香气释放。
咖啡倒入热的杯子里会更香。
同理,干茶投入温热的器皿内,茶香表露更直接。
待摇香动作结束,揭开一角,凑近去闻,带着温热的缕缕馨香便能从中透出。
六、沸水冲泡。
茶圈里,有不少人觉得,红茶不能用沸水泡。
要么是担心红茶会被泡出酸涩发苦的劣质滋味。
要么是担忧红茶的清甜、柔和、鲜醇茶味会被沸水伤害。
但这里要劝大家一句,好茶尽可安心使用沸水。
优质红茶内部不存在刺激感极强的苦、涩、酸、麻等负面滋味,哪怕直面滚烫沸水,又有何惧?
某种程度上,沸水是好茶的伯乐。
高温滚烫沸水,有助于激发高沸点茶香。
让红茶内部的花香、果香、蜜香、甜香,以及其余特色香型,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
同时,还能快速浸出深藏在红茶内部的滋味物。
啜汤入口,茶水才能更加甘醇、饱满、有厚度。
换到七、八十度的温水去泡茶,香气不显,汤感不醇,喝到嘴里就是温吞水。
在茶桌上,如此温吞平淡滋味,并不讨喜。
七、注水、合盖一气呵成。
盖碗冲泡红茶,注水过程也是讲策略的。
烧水壶不建议用普通家用款,选壶嘴细一些的水壶,更利打圈注水。
往下注入沸水,正式冲泡时,将烧水壶的位置拿低一些。
壶嘴对准盖碗上方,环壁打圈注水。
确保碗内干茶,能雨露均沾,快速被沸水打湿浸润。
不至于出现部分干茶浮起在水面,单次泡茶,茶味浸出不足。
白白毁了一道茶汤的完整滋味。
注水接近碗沿后,及时停下手,合盖出汤。
合盖时,动作不要有分毫犹豫,反复刮拨茶叶。
仅需留足出汤缝隙,便直接拿起盖碗,倾倒茶汤即可。
八、稳拿盖碗不手抖。
春节的茶桌上,泡红茶招待客人。
选对茶,仅是开端。
重头戏是不能露 怯,当场泡好一道茶。
用盖碗出汤时,泡茶动作不能磕磕绊绊,不能手抖。
平日练习时,建议用三指握碗法。
用大拇指与中指,抓在两侧碗沿(选宽碗沿更适合防烫)。
食指则负责抵在盖子上,固定合盖开口。
三角形能形成稳定性,稳稳当当拿起盖碗后,倒出茶汤时才不至于发挥失误,顺利泡好一道热茶。
九、前5冲快速出汤。
泡红茶,切忌胡乱闷。
尤其是开头就选择闷泡,闷了十几秒,甚至更长时间,再倒出茶汤。
闷出来的茶水,内部浓缩了大量茶味物质。
将原本可以平分到4、5冲茶汤的滋味物质,浓缩在一起。
不仅会让茶味泡浓,破坏清甜风味。
还会导致后续耐泡次数明显下降,泡不了几次就变淡。
正确的泡法是,坚持快速出汤。
前5冲、6冲,速速出汤。
注水、合盖,出汤,一气呵成,尽量做到10秒内泡好一道茶。
后几冲继续泡茶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如此,红茶泡到尾水后,也能呈现相对饱满的滋味。
越喝,越尽兴。
《3》
看完全程,或许有人觉得,期间遗漏了什么。
嗯,对,还没有洗茶。
日常喝茶时,不少人已经养成随手洗茶的习惯。
第一冲茶,默认是洗茶水。
哪怕再好再贵,也是倒了不喝。
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科学。
好茶,可以不必洗。
赏过干茶,温杯摇香后,能初步看清一款茶的品质。
冲泡出汤后,若是汤水清透不浑浊,且盖香没有异样。
面对一杯鲜香盈然,沁甜顺口的优质红茶,不该一味洗茶。
从始至终,从头到尾。
从头道茶喝到最后一冲,更能完整认识一款茶的风味层次!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