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4 17:30
嗨,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节目,今天咱们继续聊医保集采。众所周知,最近一段时间,药品集采,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大家关于集采的药品质量、政策以及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而就在最近,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20多位专家再提质疑,言辞犀利,问出了老百姓心里的疑惑。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几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咱们就一起了解。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上,司长丁一磊首先是对过去五年的药品集采成果给予了肯定,强调集采药品的质量是值得信赖的。然而,这并未平息公众心中的疑虑。相反,随着一系列医疗腐败案件的曝光,人们对集采药品质量的担忧似乎更加深重了。
医疗贪腐,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而近些年来,大家对此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据悉,集采政策在打击药品虚高价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似乎并未真正流向企业的正常利润,而是被部分腐败分子所侵吞。
据中纪委官网发布的消息,截至发布会前夕,已有31名厅局级干部因涉嫌贪污受贿被查处,其中包括广西、海南、贵州等地的多位医疗卫生领域高官。这些“一把手”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回扣,以权谋私,严重破坏了药品集采的初衷和公平原则。
更令人震惊的是,此次反腐大案涉嫌的贪污金额高达2.2亿元。如此巨额的贪腐行为,不仅让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也会让那些坚守职业道德的医生们感到寒心。所以,未来继续加大医疗反腐的力度,是必须的。
而除了对医疗腐败关注度很高之外,药品质量也是大家关注的中年高点。有专家表示:在临床实践中,不少医生发现,集采药品的疗效与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也有患者反映,在使用集采的麻药后,麻醉效果远不如前,甚至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达到预期的麻醉效果。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降压药、抗生素、降糖药和泻药等多种药品上。一些患者改用国产集采药后,病情控制效果大不如前,甚至出现了病情恶化的情况。
以降压药氨氯地平为例,进口药品与集采药品虽然剂量看似相同,但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使用相同剂量的集采药,患者的血压往往难以控制在正常水平,波动较大。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对医院和医生的口碑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次的医保集采中,原研药、创新药、仿制药,也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降低药品价格,集采政策在初期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国产药与进口原研药之间的药效差距逐渐显现。
许多医生表示,国产药虽然价格更低,但疗效却远不如原研药。因此,他们呼吁在新一轮的药品集采中,能够保留部分原研药,以减少国产药的比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奏效。
而在创新药方面,问题同样严峻。由于集采政策对药品价格的严格限制,许多药企在研发新药品时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放弃研发创新,转而生产低成本的仿制药。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降低了药品价格,但长期来看却损害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除了药品疗效与质量的问题外,医生在选择药品时也面临着诸多限制。由于集采政策的实施,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只能优先选择集采目录中的药品。这使得医生在选择药品时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大大降低,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非中标药品。
此外,药品集采的质量监管也存在诸多漏洞。在集采过程中,公众无法看到各种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结果,也无法保证后续生产的药品与认证时的药品质量一致。一些企业为了在竞标中获胜,可能会采用质量过关的药品进行认证,但在集采结束后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总而言之,药品集采作为关乎全国人民健康根本的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要对每一项内容严格把关,才能真正让参保人、患者,享受到应有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