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2 11:44
文|小樱
重庆有一对兄弟一个77岁,一个66岁,他们俩在村子里因为洁癖火了,这事你见过吗?
他们的家与其说是一个居所,不如说是一个经过精心消毒的“无菌室”,屋里的锅碗瓢盆、茶杯茶壶都整齐地放着,就像展览的宝贝不能让人随意碰。
为了避免落灰,各种日用品,甚至连扫帚拖把都被用铁丝或绳子悬挂在空中,营造出一种奇特而压抑的氛围。
汪氏兄弟
竹床白天得立起来靠着墙放,床单被子每天都要洗洗晒晒,得干干净净的不能有脏东西,他们甚至连上厕所都有专门的“工具”,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木桶,以避免自家田地受到“污染”。
任何外来者想要踏入他们的家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消毒程序,而客人离去后兄弟俩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仿佛要抹去一切来访的痕迹。
汪氏兄弟
这种近乎病态的洁癖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的正常交往,村里人对他们那点特别的爱好避之不及,这俩兄弟也就慢慢跟外界隔绝了,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执着于清洁,以至于将生活变成了与细菌的“战斗”?
要理解汪氏兄弟的极端洁癖就必须追溯到他们过去的经历,那些深埋在记忆深处的伤痛以及对疾病的恐惧才是他们构建“无菌世界”的真正动因。
汪氏兄弟
上世纪五十年代,汪家那会儿可是个热闹非凡的大家族,父亲汪大成是村里的文书,母亲王氏操持家务,兄弟俩和七个姐妹共同生活,虽然清贫,但也温馨和睦。
可是命运的多变突然打破了这份平静,先是母亲王氏突发疾病离世,紧接着悲痛欲绝的父亲也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太大打击连着来,原本和睦的家庭变得四分五裂,姐妹们陆续出嫁,各自的命运也各有不同,有的嫁入贫寒之家,有的遭受婆家冷眼,甚至还有几位姐姐也在几年内相继离世。
汪学谦
原本家里挺热闹的,现在就剩下汪学谦和汪学礼两兄弟,俩人互相扶持着过日子,为了生计,汪学谦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结束。
汪学谦在工地出了意外,眼睛出了大问题,看遍了医生也没见好,眼看着要瞎了,心情特别沉重。
就在他几乎放弃希望的时候,一篇偶然读到的卫生知识文章却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他黑暗的世界,文章中提到许多疾病的根源在于卫生习惯不良,细菌的入侵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汪学谦汪学礼两兄弟
汪学谦读完这篇文章后突然明白了家人早逝和自己眼疾的根源,他觉得都是因为没有重视卫生,细菌导致了亲人的离世,也让自己的身体备受煎熬。
从那一刻起汪学谦便开始了近乎偏执的“洁癖”生活,他仿佛找到了一条对抗命运,守护健康的“真理”,并坚定地认为,只有绝对的清洁才能抵御疾病的侵袭,才能保住自己和弟弟的生命。
他就觉得这些话就是真理,甚至也拉着弟弟好好讲了一下这个事。
汪学谦汪学礼两兄弟
汪学礼虽然对哥哥的这种极端做法不完全理解,但出于对哥哥的依赖和信任,他还是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兄弟俩就这样携手走上了一条与世隔绝的“抗菌”之路。
几十年来汪氏兄弟在这条“洁癖”之路上越走越远,他们用近乎苛刻的清洁标准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看似安全的“无菌堡垒”。
然而这座堡垒的代价却是他们与外界日渐疏离,最终陷入了孤独的囚笼,他们的爱情因为洁癖问题遇到了大麻烦,汪学谦年轻时对爱情满怀期待,跟几位女孩有过接触,但没人能忍受他那近乎执拗的洁癖。
汪氏兄弟
任何亲密的接触在他眼里都充满了细菌的威胁,任何日常的琐事在他看来都必须按照严格的卫生标准执行,最终没人再愿意加入他的生活和他一起走过人生。
弟弟本来就不是会说话的人,平时也是非常老实,哥哥这么一整他也变得更加沉默,不敢跟女生接触了,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渴望爱情了。
时间长了以后这两兄弟还直接形成了习惯,越来越注重平时的卫生,但是也因为这样跟村里的人关系也变得不好了,村民们都不理解他们俩,甚至觉得他们有点奇怪。
信息来源:央视网2012年05月03日《丁点真相》 20120502 老兄弟的“无菌”梦
村里的闲话传开了,那对兄弟成了大家闲聊的话题,受到了不少误会和闲言碎语,他们就像两个被放逐的孤岛,漂浮在人群之外,无法融入正常的生活。
岁月流转,如今这对兄弟都已迈入古稀之年,身边没有伴侣,膝下也无子女,他们晚年生活注定要相依为命。
家里曾经欢声笑语,现在只剩下了空荡荡的房子和持续不断的寂寞,他们用洁癖筑起了高墙,将细菌阻挡在外,却也把自己囚禁其中,失去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汪学谦
长年累月的与世隔绝以及村民们异样的眼光让汪氏兄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隐约感觉到自己对卫生的执着似乎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这种近乎偏执的洁癖究竟是保护自己还是一种自我禁锢?
他们心里很想找到答案,也很想有所改变,终于兄弟俩鼓起勇气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们找到了重庆那家有名的大医院的心理科,想找专家医生给点帮助。
汪氏兄弟
在诊室里他们向医生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细节、过往经历以及内心的恐惧,医生仔细听了患者的讲述还对他做了一些心理测验和评估。
医生说这两兄弟得了种叫“细菌恐惧症”的心理病,简单来说也是属于强迫症,还说他们对细菌和疾病的恐惧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其实反复清洁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有反作用。
汪学谦
听到医生的诊断汪学谦仿佛醍醐灌顶,他终于明白多年来困扰自己的并非真正的细菌,而是内心深处对疾病的恐惧。
父母和姐妹的相继离世以及自身眼疾的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让他对疾病产生了极端的恐惧,并将这种恐惧投射到了细菌身上。
而弟弟汪学礼从小就依赖哥哥,在哥哥的影响下也逐渐形成了同样的心理障碍,将洁癖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汪学礼
医生认真地跟兄弟俩说:“你们的情况挺特别的,得持续做心理治疗,还得配合用药。”
更重要的是你们要试着改变自己的认知,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试着放松一些对卫生的要求,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这件事让他们突然对自己几十年的习惯产生了怀疑,这么多年原来自己一直被自己的心理给困住了,不过从此以后他们开始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汪氏兄弟
他们曾经以为洁癖是守护健康的唯一途径,是避免疾病和死亡的“灵丹妙药”,然而这条路却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失去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
身体的洁净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心灵的健康同样重要,保持清洁并非坏事,适度清洁对身体有益。
但是洁癖过分严重变成强迫症后会对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包括心理的健康,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汪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