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11-26 11:44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闻香,能辨茶。
很多时候,那些劣质烂茶的曝光,不是被“喝出来”的。
而是提前“闻出来”的。
每次,拿到一款陌生的茶。
在没有拆开包装,看到实物前,任谁的心底都没底。
看过干茶实物,能将那些货不对等、用料粗糙、原料不一致的问题劣茶,快速筛出。
但这时,还不能正式下定论,要多闻几遍干茶发散出来的气息。
彼时,凭借直觉本能,能快速分出好坏。
碰上那些气味古怪难闻的茶叶,不用多说,这背后必然有猫腻。
再接下来,也犯不着以身涉险。
明知道面前的“怪味茶”,品质恶劣,就不必再冒险尝试了。
闻气味,是有效辨别茶叶好坏的靠谱方法。
这篇且来盘点一番,6种常见的劣质茶气味。
日后一旦在茶桌上碰到这些怪味茶,可别随便继续喝!
《2》
一、泥土味熟普。
网上看到有人吐槽他刚买的一饼熟普。
“现在入冬降温了,听了别人的建议,买了饼熟茶回家准备煮茶。”
“第一次买这种黑不溜秋的茶,也没什么经验,为啥打开一闻就是一股泥土味?这是工艺造成的吗?还能不能喝?”
如果没猜错,对方遇到的熟普,是不当渥堆发酵的产物。
这里提到的泥土味,有点腥,有点酸,还有些潮湿发闷的气味。
一闻,就让人十分不适。
类似雨季的果园,残缺的次果,被雨水打落后,化作春泥更护花。
那股由泥土与腐烂果实混合的气味,怪异不堪!
熟茶在渥堆加工期间,如果工艺水平不过关,堆积发酵时间太长,或者是室内温度太高。
在持续潮湿的状态下,容易引起杂菌滋生,分解破坏茶味物质。
造成一系列古怪难闻的气息,陆续生成。
这样的泥土味劣质熟普,后期哪怕提前透气醒茶,也改变不了本质,不喝为好!
二、香精味花茶。
茉莉花茶,以香出名。
但高端花茶的香气,闻着是很清新雅致的。
缕缕天然茉莉花香,幽香持久。
用盖碗泡着喝,哪怕连泡多次,那股香味在汤水里,依旧清晰浮现。
然而,低端劣质花茶的香气,往往香得很劣质。
隔着包装,就能闻到冲鼻花香。
那股子浓浓的花香,像极了劣质香水、劣质香薰的气味。
乍一闻,特别香。
但多闻两下,鼻子立马觉得不适,过于冲鼻刺激,闻久了还发腻。
碰到那些价格只要几十块一大包,标价特别便宜,但花香却无比浓重的花茶时,大家可要多留心。
在这当中的“花香”,肯定不是用天然新鲜茉莉花窨制出来的,而是走捷径,加入食用香精提香罢了。
等到实际泡开后,泡不到两冲、三冲,香气立马减弱。
这种香气发冲的香精味花茶,说实话,品质格调并不高!
三、沤烂味小青柑。
沤烂味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股植物系腐败腐烂气息。
像那些飘进下水道的枯枝落叶,凑近闻,一股沤臭味。
也像闷在包装袋好长一段时间,直到腐烂发臭才打开发现的变质生鲜水果。
那股又闷、又沤、又臭的气息,别提有多难闻!
日常买茶,很多茶友都听过这样的说法,称网上的小青柑不能随便买。
其实,舍得用好材料,并且制茶操作到位,规范生产,里外彻底烘干透彻的高品质小青柑,作为创新茶的代表,本身并没有错。
但可惜,市面上品质过得去的小青柑,数量太少。
将青柑的柑肉掏空后,只留下空囊快速烘一遍。
再逐一往里添入细碎茶叶(熟普为主)后,再加上原本的柑盖。
整体二合一后,再一起烘干。
这时存在一个工艺难点。
在保留茶叶品质的同时,隔着青柑将里面的茶叶彻底烘透,非常难。
那些跟风加入,大量粗制生产出来的劣质小青柑,往往只是外表的果皮烘干,但茶叶没烘透。
放久之后,自然是一股沤烂、沤臭的气味。
闻到这股难闻怪味,哪里还会有喝茶兴趣?!
四、酸馊味红茶。
买红茶,最怕遇到发酸的变味茶。
酸味,在劣质红茶里很常见。
这还得从红茶的制茶工艺说起。
除了红碎茶外,市面上常见的红茶,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为主。
新鲜采回来的茶青,一旦在 萎凋的时候,闷堆过久。
又或者,鲜叶堆放太厚,让底部大量茶叶得不到透气。
很容易引起酸涩味的出现。
到了静置发酵环境,期间的温度、湿度、以及发酵时间长短等,也要根据每款茶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要是工艺不到位,让一款红茶待在又闷又热的环境下,持续发酵。
此时,很容易引起内在茶 味的酸败变味。
等发酵结束,整堆茶都开始发酸!
哪怕后期通过烘干,能暂时从表面将这股刺激的闷酸气味压下来。
但泡茶时,沸水一冲,这股 怪异的酸味又会浮现。
碰到这类酸味明显的红茶,很显然不能随便买,随便信!
五、焦糊味岩茶。
听很多新茶友,“抱怨”过他们对岩茶的不满。
“大红袍有什么好喝的,一股焦苦味。”
“喝了几次岩茶,感觉水仙肉桂没啥差别,都是一股被烧焦的味道。”
且慢,大家先别急着一概否定全部岩茶。
因为,这种带焦糊味的茶,属于典型劣质烂茶。
是焙火操作不当,将茶叶彻底焙焦后,才会形成的怪味。
不然,正常焙火的岩茶,哪怕是足火茶,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剪开泡袋,凑近去闻干茶。
里面发散出来的,也是清晰馥郁的焦糖香、烤瓜子香、烤坚果香等。
那是茶叶当中的植物蛋白,在高温焙火时,发生美拉德反应转变出现的香气。
而焙焦的岩茶,不仅茶香受损,香气消失,连茶味也一概“化成空”。
内在茶味焙空,泡开后,茶味很薄,汤中只剩下焦苦刺激味,毫无香醇柔滑体验。
遇到这种焙焦的茶,当然不能继续喝!
六、巧克力味白毫银针。
圈内一直都有这样的观点。
称,巧克力味老银针,很稀有难得。
其实,这是假的。
因为,所谓的巧克力味,不过是白毫银针内部受潮后,慢慢演变出来的怪味道。
要是不相信,亲自做一个小实验。
取一小包本身毫无巧克力味的正常白毫银针新茶,敞开包装。
暂时不做任何密封防潮处理,放任干茶暴露在空气里。
持续短短几个月后,再绑紧袋口密封,隔上一段时间,内部受潮的白毫银针,立马会发散出闷闷的巧克力味。
闻起来,就像放坏的巧克力豆,一点也不清爽好闻。
遇到这样的变味银针,不能随便轻易相信。
正常的老银针,稻谷香、药香馥郁,怎是这股又闷又怪异的巧克力味可以比拟?
《3》
不论一款茶,名头听着多响亮。
也不论当初买茶时,价值几何。
一旦变质变味,最好不喝。
因为,那些发散出怪味杂味的问题茶,没有任何品质保障。
哪怕强忍不适,将它们泡开喝下。
最终难受的还是自己。
喝茶,本身就是为了悦己。
馥郁灵动的茶香,才能增加品茶愉悦感。
那些发酸发闷的怪味茶,既扫兴,又破坏喝茶心情。
继续再留下去,又有何意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