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知识网

天冷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点建议!一定要看!

发表时间: 2025-02-04 15:46

天冷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点建议!一定要看!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每年冬季来临,医院急诊室往往较平日更为忙碌,心血管与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这个季节似乎格外容易发病,使得急诊室人满为患。

天气变冷,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把原因归结为气温降低带来的血管收缩和血压波动,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寒冷的天气只是一个诱因,真正让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是一些被人忽略的关键因素。

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习惯,才是冬季健康危机的根源,那么,除了温度以外,我们究竟应该警惕什么呢?

在医院的日子里,我见过太多因为天气变冷而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中有些人平时身体健康,甚至连基础疾病都没有,却在冬天突然倒下了

温度的下降确实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血压的变化,但如果只是这样,那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会中招

真正的问题并不只是寒冷本身,而是某些不经意的行为让血管遭受了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关键因素,才是让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真凶”呢?

一日三餐的“温差”,比天气更伤血管

医院里有个患者,是个习惯早晨空腹喝冰水的老爷子,这个习惯跟了他几十年,平时倒也没什么问题,但冬天里的一天,他突发了急性心肌梗死,被家人紧急送来了医院

抢救之后,我们复盘他的生活习惯,才发现问题的根源竟然是“冷热交替”的刺激。

血管是有弹性的,它们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收缩或舒张,如果在寒冷的冬天,一大早空腹喝一杯冰水,身体会迅速做出反应,血管剧烈收缩,导致血压突然升高。

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血管健康,完全不在意这些细节,可是到了冬天,血管本来就在低温下相对收缩,突然被冰冷的液体一刺激,可能就会造成血流阻滞,如果本身有动脉硬化,那就更危险了。

事实上,低温状态下血管收缩性增强,血流阻力增大,对于动脉已有一定程度狭窄者而言,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而不仅仅是冰水,包括太烫的食物、过于冰凉的水果,甚至是一顿饭中冷热交替的刺激,都可能给血管造成过大的压力

冬天里,比气温下降更让血管受不了的,是我们给它制造的“冷热冲击”。

不仅仅是老年人,有些年轻人也在“折腾”自己的血管,比如,冬天大雪天去泡温泉,泡完之后立刻冲冷水澡,或者直接站到冷风里吹

这种冷热交替的刺激,可能让血管瞬间收缩,导致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引发心梗或脑卒中

有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工作压力大,喜欢用冷水澡来刺激自己清醒,夏天没什么事,冬天突然有一天洗完冷水澡后晕倒,送医后发现是短暂性脑缺血

很多人觉得“年轻人血管弹性好,没那么容易出事”,但事实上,血管的承受能力并不只是跟年龄有关,过度刺激的情况下,谁的血管都会受不了。

“冬季晨练”,让很多人倒在健康的路上

晨练一直被认为是健康的好习惯,但冬天的晨练,却成为了很多人突发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

医院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患者,都是习惯早晨运动,结果在寒冷的空气里倒下了。

一个六十岁的患者,身体一向不错,习惯早晨五点钟去公园快走,冬天也坚持,结果某一天刚走了不到十分钟,就感觉胸闷气短,随即晕倒,送到医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很多人觉得晨练没问题,关键是运动的时间和方式,冬季清晨,气温往往是全天最低的时候,空气中的含氧量也较低。

这时候去户外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会让血管在低温状态下急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如果本身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其他基础疾病,随时可能出现危险。

所以,冬天晨练,比起时间更重要的是环境和方式,选择适当的时间,避免过度刺激血管,才是保护心脑血管的关键。

其实冬天清晨6点到8点是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因为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度最高,血压和心率都会有所上升,这个时候再加上低温和运动的刺激,心脏承受的压力会更大

所以冬季锻炼,不妨等太阳出来后再进行,或者选择室内适度活动,避免过早地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冬天怕冷捂太多”

怕冷是人的本能,尤其是老年人,天一冷就恨不得把自己裹成粽子,但医院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患者,因为穿得太多,捂得太严,结果心脑血管问题反而更严重

有一位患者,即便身处冬季,家中暖气开得很足,却依旧身着数层厚衣,还围着厚厚的围巾。

结果有一天,她在家里突然晕倒,送医后发现是因为过度保暖导致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过快,脑供血不足,引发短暂性脑缺血。

人体的血管是需要适当的温度刺激来保持弹性的,如果长期处于过度保暖的状态,血管会变得“懒惰”,失去了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很多老年人冬天怕冷,待在暖气房里不愿出门,结果血液循环变慢,血管调节能力下降,反而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其实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血管的弹性会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久而久之,血栓形成的风险反而会上升。

适当的保暖是必要的,但过度保暖,反而会让血管变得脆弱,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且,过度保暖还会导致出汗过多,很多老年人冬天在家里穿得太厚,暖气房里水分流失快,结果身体轻微脱水,血液浓缩,血栓形成的风险反而增加。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冬天里一直在家里捂得严严实实,每天水喝得也少,结果突然出现头晕、肢体无力。

送医后发现是轻微脑梗,医生提醒她,其实冬天更需要适当的补水,而不是只顾着保暖不流汗。

冬天的关键不是温度,而是如何让血管适应温度的变化,适度保暖是好的,但要让身体有一定的调节空间,过度保暖反而会适得其反

更重要的是,不要忽略补水,冬天里水分流失并不比夏天少,而血管的健康,离不开充足的水分支持。

所以,冬天里真正威胁心脑血管健康的,并不是单纯的低温,而是我们在寒冷环境下的一些错误习惯。

喝太冷或太热的水,晨练时间不当,过度保暖导致血管失去弹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才是冬季健康危机的真正来源

血管是人体的“生命通道”,它并不怕冷,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折腾,真正的保护,不是单纯地捂暖,而是让血管适应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才能在冬天里安然无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苏春华,胡凤君,康春娥.寒冷地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冬季护理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