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4-26 09:5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茶友买到了做旧老白茶。
颜色很黑,光看外表根本难以想象这是白茶,说是“黑茶”还差不多。
我们知道,白茶之所以叫白茶,正是因为身披白毫,如银似雪。
于是,金牛座的村姑陈,又一次说了大实话:“此乃做旧茶是也!”
当时的聊天气氛,有些尴尬,不太融洽。
隔着手机屏幕,就能感受到对方有些生气,估计觉得我们年纪轻轻,哪里有资格教他辨茶。
但事实证明,辨茶,不分年龄。
如果要较真,村姑陈可是从娘胎里就开始喝茶了,茶龄也不短。
言归正传,自从入行以来,除了喝茶写稿,大部分时间,都在鉴茶。
认认真真,帮大家把关,尽量避免各位踩坑。
久而久之,村姑陈发现,单纯地为大家辨茶,未必能真的达到帮助茶友们摆脱劣质茶的目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自古以来,就有这种说法。
所以,想要让各位茶友都分清白茶的好坏,就要安一个像自来水管的东西,让水能够源源不断地流进去。
造水管,就是建立一个体系,正确的知识体系。
《2》
做旧茶的主流手法,是渥堆。
换言之,对于那些生产做旧茶的人而言,最简单,最偷懒,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渥堆。
白茶的正常加工工艺,应该是茶青采下来后,及时运到厂里,并及时摊晾。
并且,要尽量薄摊薄晾,让水筛上的每一片鲜叶,都能均匀地沐浴阳光,排出身体里的水分。
当然,文字的描述,略显苍白。
只有真正上茶山,到茶厂里,亲眼看师傅怎么做茶,才能理解,光是“萎凋”这一个步骤,就很费人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像老S这样,爱茶如命的人,采茶、制茶,都十分注意。
如果遇上闷热的天气,湿度大,温度高,茶叶没有及时摊晾,不小心被闷坏了,那就太暴殄天物了。
反过来说,生产做旧茶的人,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
只要把大批的茶青,厚厚地堆积起来,无需及时摊晾。
等到一段时间以后,再象征性地把它们摊开,不必太薄,要有一定的厚度。
在这样的环境里,鲜叶中的叶绿素将会大量挥发,从而转变成茶红素和茶褐素。
类似于熟普工艺中的“渥堆”,刻意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覆上麻布,促进茶叶在湿热的条件下重度发酵。
最后,再把这些已经变成红褐色、咖啡色的茶青,拿去烘干。
烘干的过程,也不需要像白茶正常的工艺那样,控制温度,时不时地翻动,测含水量等。
摸上去,差不多干爽了,没有潮湿黏腻的手感,就做好了。
基于这种粗制滥造的工艺,做旧茶和老白茶之间存在着云泥之别,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
第一,外观。
做旧茶最好的伪装,就是“白茶越老越黑”。
在某些人的眼中,所有的老茶,最终都会和黑茶一样,颜色变深变黑。
但其实,在六大茶类中,之所以黑茶的颜色最深,是因为它的发酵程度最重,茶褐素含量高。
而白茶,是微发酵茶,不炒不揉不杀青,叶绿素含量丰富。
所以,白茶真正的颜色,应该是天然的、自然的,极少人工干预的。
简单来说,春白茶的颜色,是由绿白二色组成,代表着春意盎然。
秋白茶的颜色,则是绿色为主的五彩色,像兵哥哥的迷彩衣,有绿,有土黄,有砖红,有棕……
当白茶由新转老,只要保证储存条件没有问题,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都做到位,那么,白茶的颜色就依然会保持着当初的色调。
当然,老白茶叶片的鲜亮度,肯定是比不上新白茶的。
毕竟经历了岁月沧桑,白茶不可能“青春永驻”。
就像一件衣服,连续穿了好几年,虽然会旧,但颜色不会发生从绿变黑这般翻天覆地的改变。
除非是人为染色,把这些绿色的茶青,渥堆重度发酵,生成大量的茶红素和茶褐素。
如此一来,做旧茶才会生成灰扑扑的咖啡色或者黑褐色,色调单一,毫无生机。
《4》
第二,香气。
老白茶的香气,馥郁芬芳,层次丰富。
比如,老银针里的稻谷香,老牡丹里的药香,老寿眉饼里的枣香,以及陈香、花香、荷叶香、粽叶香等。
唯有品质优秀的白茶,芳香物质充足,在经过了多年的陈化后,依旧干香扑鼻。
正如那句话说,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但渥堆做旧的工艺,破坏了许多茶叶的有益物质,还生成了许多不好的物质。
在保存过程中,不断地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重度发酵。
因此,做旧茶的气味,不能算是香气,而是臭味。
渥味、闷味、酸味、霉味、海鲜味、猪圈味……这些都有可能出现在做旧茶身上。
村姑陈继而想到,先前有茶友提到过,闻起来有香气的茶,是不是就不可能是 做旧茶?
其实,未必如此。
主要看做旧的程度,假如比较轻,那或许还会保留一部分芳香物质。
在冲泡或者煮茶时,随着高温释放出来。
可是,这股茶香,通常是寡淡的、虚无缥缈的、层次单一的,和老白茶多元变化的香气相比,如何相提并论?
《5》
第三,滋味。
与上文的香气同理,做旧茶的滋味,也要结合做旧的不同程度来说。
毕竟,生产做旧茶的工艺,已经越发炉火纯青。
做旧经验很丰富的师傅,也能让它喝起来,照样有香气有滋味。
不过,仅仅是“有”,还远远达不到真正老白茶那样浓郁、醇厚、饱满。
做旧程度轻的茶,品质还没有变得太差,细胞里还残留着一丝养分。
留下来的零星半点,释放到汤水里,也能带来茶味。
尤其是对于从前没有买到过、喝到过老白茶的人群,是一种混淆,认为有茶味,就不是做旧。
还停留在过去的观念,认为做旧茶一定是难以下咽、刮嗓子、锁喉,其实不对。
但既然确定是做旧茶,不管程度轻重,就证明营养物质和品质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不喝也罢。
《6》
第四,价格。
市面上真正的老白茶,普遍都不便宜。
特别是一些稀有的品类,如白毫银针、头采米针、荒野银针、牡丹王等。
实际上,在新茶时期,它们的价格就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了。
加上存茶过程中成本的增加,日常喝茶的需求,通货膨胀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白茶自然是越老越值钱。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因此,年份比较高的老白茶,7年的、10年的,甚至更老的老白茶,价格昂贵。
以一块10年陈的老白茶饼为例,大品牌、年份真实、保存得当、品质优秀,售价可以高达5位数。
那么,从价格上,就能筛选掉一大批做旧茶。
由于做旧茶的茶青原料低劣,制茶成本低,也没有仓储的成本,所以价格低廉。
9块9包邮、99元包邮,或者一两百元一饼的“老白茶”,早就已经泛滥成灾了。
低价策略,吸引了很多贪小便宜的茶客。
他们愿意相信,自己是那个幸运儿,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真正的老白茶。
殊不知,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比中五百万大奖还低得多。
《7》
讲真的,村姑陈不推荐大家买做旧茶。
再便宜,也不要动心。
做旧的本质,就是一种欺骗,不仅破坏了茶叶的品质,更欺骗了广大消费者。
不论是做旧茶本身,还是背后的制茶师,都有着巨大的缺陷。
商人逐利,是一种本能。
可缺乏诚信的商人,三观不正,注定难以长久发展。
就像做旧茶,无法像真正的老白茶那样,越陈越香,最终只会暴露丑恶的真面目。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饼,有哪些不同?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们和白茶不是同一种茶,别弄混
长期储存白茶,选新白茶还是老白茶?参照这2个细节,选出好白茶
新人买白茶,选新白茶还是老白茶?什么价格的白茶才能放心收藏?
春有百花,秋有月,白茶中的春白茶与秋白茶,你都弄懂了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