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16 17:24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连打了好几日的雷,秋雨总算是来福州走了一遭。
雨来的很急,风呼啸在高楼间,猛烈地撞击着落地窗,发出呜咽的声音。
坐在高楼上,看窗外的雨瓢泼倾泻而下,宛如织女撒满银丝,织出一幅朦胧水墨画。
静坐着把手中的白毫银针泡了一冲又一冲,到第九冲时,雨才渐渐小了下来。
此时从高处往下看,只见街巷间的石板路,浸润着淡淡幽光,看得不甚清晰。
雨滴沿着窗棂缓缓滑落,绘出松散的珠帘,好似要将喧嚣隔绝。
城市的轮廓在雨后的清新中更显分明,颇有远山含烟,近水含情的观感。
雨依旧未停歇,可手中的白毫银针,滋味已然被泡的差不多了。
正要去清洗手中的盖碗时,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接起一听,里头传来李麻花的抱怨:
“你说,怎么现在还有请人喝茶,却不会泡茶不会斟茶的人?”
不明所以之下,便问道:“怎么回事?”
“下雨前我不是跟着老黄去了他朋友那里喝茶吗,可是那位先生倒茶倒了个满杯,我和老黄尴尬极了……”
如若那位先生是深谙茶道之人,故意将茶倒得太满,不欢迎的意味也就表露的很明显了。
如若那位先生对于泡茶之事不曾了解,那也只能说,情有可原。
不过,招待他人喝茶,若是连基本的茶桌礼仪都不甚了解,与懂茶的朋友喝茶时,就很容易犯尴尬。
请人喝茶,从泡茶前到斟茶后都是有讲究的。
今日,就来简单唠唠基本的茶桌礼仪好了。
《2》
首先,喝茶前有个必备的步骤——烫壶温杯。
作为待客之人,一定要记住在喝茶之前,仔细清洗一番茶具。
而且,必须要用上开水来烫洗,冷水可不行。
早前在一位朋友那喝茶,就曾看见过他茶桌上的白色品茗杯,杯里透着淡淡的黄。
想来是茶渍留在了杯上,在清洗时又不甚注意,杯子上就染上了一小片淡黄色。
还好村姑陈及时发现,用开水重新清洗了一番,将茶渍洗去,这才敢继续喝茶。
要想品茗杯上不染茶渍,每次喝茶前,烫壶温杯的步骤就必不可少。
待客喝茶前,将要用上的盖碗、公道杯、所有品茗杯,以及需要用到的泡茶辅助工具,悉数烫洗一遍。
然后沥干水分,摆在茶盘上,再开始泡茶。
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杀菌消毒,还 能让客人喝茶更放心一些。
此外,烫壶温杯之后,作为主人,我们还可以带着客人一起闻干茶的香气。
趁着盖碗还残有热气时,把干茶投入盖碗中,合盖上下轻摇2-3下。
然后,将盖碗递到客人面前,邀请他们打开盖子,轻轻嗅一嗅干茶的香气。
对喝茶较为了解的客人们,看到你做出了这样的举动,会认为你是一位懂茶会闻香的人。
而若是初次喝茶的小白,带着他们闻一闻干茶香,也能加深他们对茶叶的兴趣。
闻干茶香后,面对客人们发出的评价,可以点头微笑着,与他们一同聊聊茶叶的香气。
这时,“茶话”也就拉开了序幕。
《3》
其次,招待客人喝茶,泡茶的手法和斟茶的方式很重要。
若想让自己在泡茶过程中的表现,显的比较专业一些,以下这几点务必要做好:
一是提壶注水时,不能将壶嘴提的太高。
虽说一些茶艺表演里,经常用上这种“悬壶高冲”的注水方式。
但在我们日常喝茶时,这样高冲砸茶的方法,水流的定向冲击力会让茶叶在容器里分布不均匀,茶汤的口感也就难以达到最佳的品质。
提壶注水的位置,距离碗口上方3公分左右即可。
二是注水要用上环壁注水,提壶环绕着靠近碗壁的位置,沿着干茶的上方一边打圈一边注水。
这样的注水方式,能够使茶叶被沸水均匀浸润,从而泡出更为完整的茶香。
环壁注水时,速度还要快一些,要让水流快速落到干茶中。
慢慢倒水不利于茶叶在短时间内快速激发出香气,注水过慢还会让底部茶叶的浸泡时间过长,从而略微发苦。
三是倒茶汤入公道杯时一定要快出水,千万不可闷泡。
闷泡对于好茶而言,是错误的一种泡茶方式。
一些客人对待闷泡过后苦涩的茶汤,存着非常不满的态度。
若是让他们喝上了浓酽苦涩的茶,他们就会觉得,你并不能泡出一杯好茶;
茶桌间的气氛,也会变得尴尬许多。
四是在斟茶至公道杯 时,一定记住不要倒太满。
中国茶文化里,讲究“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不倒太满,是为了防止客人端茶时被杯口处的热气烫伤,方便他们端茶喝汤。
若是像李麻花遇到的那位先生一样,把茶倒得过满。
就会让人觉得,主人对客人并不欢迎,想要客人喝完茶就离开。
斟茶不要太满,是最为基本的礼仪规范,一定要重视起来!
《4》
最后,在递茶和续茶上,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递茶时,不能直接把杯子推到客人面前,这样会给人一种不够礼貌的表现。
一些主人在待客时,虽说不会直接把杯子推到客人面前。
但他们会直接用手指捏住杯子的杯口,然后放到客人的面前,让客人品尝。
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不够讲究。
在喝茶时,杯口处是会直接接触到客人们的嘴部的。
若是用手指直接触碰,导致手上的细菌沾染到杯口处,那就太不卫生了。
所以,较为讲究的茶客们,会用上一个专门的品茗杯杯托。
用茶夹夹住杯口,轻轻放置到品茗杯的杯托上,再双手捧着杯托,送至客人面前。
还有一些经验老道的茶友,不用杯托,而是直接用茶夹夹住杯子,放到客人的面前。
但是,这样的做法对于新茶友而言,可能并不合适。
掌握不好力度,夹住的杯子一不小心掉落,茶汤也会全部洒出来。
所以,如果用茶夹夹杯子没有那么熟练,那还是不要表演给客人们看了。
家中没有杯托,奉茶时,老老实实用双手扶住杯身,递送至客人的面前就行。
递茶时,尽量不要双手颤抖,也不要让手碰到品茗杯的杯口。
此外,在喝茶聊天的过程中,要注意常给客人续茶。
若是客人已经喝完一杯茶,你却忘记了立刻续杯。
较为腼腆的客人,不好意思提出再要一杯,就只能干着嘴唇与你聊天,这样会使他们的喝茶体验下降许多。
茶杯里的茶,喝了过半,就应该及时续上。
若是客人们的茶杯空置太久,客人们就会误以为主人在传递“赶人”的信号。
喝茶聊天的时光,也会变得生涩无趣了起来。
《5》
茶桌间的小细节,往往能决定一场茶话会的质量。
礼仪细节尽到位,就能让客人们对你存有尊敬之心。
对茶桌礼仪一窍不通的新手茶友们,在招待客人前,要多多学习基本的待客之道。
从泡茶到斟茶喝茶,一点一点,慢慢学起。
长久以往,日后喝茶招待客人们的时候,你也会变成游刃有余的老茶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