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知识网

我在腊月二十九:打扫老宅,忆继父

发表时间: 2025-02-05 16:19

我在腊月二十九:打扫老宅,忆继父

文:王叔 素材提供:周三元

父亲离开我们那年,我四岁,二哥六岁,最大的大哥才年仅八岁。

母亲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勤劳贤惠,父亲去世时她年仅32岁。

奶奶不忍心耽误母亲,在父亲离世三年后就劝她改嫁。但母亲不忍心抛下奶奶,于是就没有改嫁。

或许这就是缘分,碰巧那年,我们村来了一个孵小鸡的外地人。

奶奶见这人实诚厚道,便托人给母亲牵线搭桥。

半年后,这位名叫乔成亮的山东人便成了我的继父。

因为年纪还小,我对小时候的很多事情都没有了记忆,唯独对继父第一次进家门的印象特别深。

父亲离世后,我们家的日子过得非常苦,奶奶身体有病不能干重活,家里的大小活计就靠母亲一个人忙活。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生病的奶奶,既要忙着收拾家务,还要照顾地里的庄稼,偶尔还要抽出时间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仅仅过了三年时间,母亲就苍老了许多。

父亲是家中独子,失去儿子后,奶奶整日以泪洗面。每当想起父亲时,奶奶就会情不由已的低声抽泣。

奶奶一哭,母亲便跟着哭,母亲哭,我们兄弟三个也跟着哭。

在继父没来到我们家之前,我听得最多的就是哭声。

那三年里,我们家的屋顶上时刻笼罩着一团黑云......

直到继父的出现,这团黑云才被驱散开来。

继父来的那天是正月初七,大约吃早饭的时候,继父来到了我们家。

继父并不像人们印象之中的山东人那样高大威猛,身形矮小既黑又瘦,这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时,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这样的一个人能撑得起这个家吗?

刚有了这个疑问,继父便进了家门,奇怪的是,就在继父走进屋门的那一刻,被阴云笼罩了多日的屋子里似乎亮堂了许多!

多年后,母亲说起继父时总会感慨:那些女人家的眼光还真是浅,光看人的长相。这么好的一个人,她们愣是没看上。这或许就是命里注定,你爸他是就是老天爷给咱们母子派来的救星!我就是想不明白,你爸他到底是图什么?

不是母亲想不明白,就连我们兄弟三个也都想不明白。每当说起他时,我们都会不由得掉泪。觉得他好像就是为了我们才不远千里从山东跑到山西,觉得他就是为了我们才到这个世界上辛辛苦苦地走了一遭。

......

继父很像父亲,对奶奶好,对母亲好,对我们更好!

自从进了这个家,继父便把责任扛在了肩上,时常忙得是脚不沾地。

赚来的钱,父亲都会一分不差的交给母亲手里。

村里有人曾经这样和他开过玩笑:“成亮,你把钱都给了他们,就不怕他们将来不管你吗?你手上怎么着也得留点吧?”

继父嘿嘿一笑:“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要是藏着掖着,那不得累死?”

那时候,赚钱很难,为了省钱,继父把烟酒都戒掉了。

后来母亲说起此事的时候,还时常抹泪:“人家男人都抽烟喝酒,他能不眼馋吗?还不是因为咱们家拖累大吗?”

母亲见继父把心都放在了这个家,很是感动,就非常尊重他。

因为每天在外劳作十分辛苦,每天回到家的时候,继父就会蹲在地上休息。

继父蹲在那里,母亲就把饭桌摆在那里。

母亲为了能让继父多休息一会,连这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好了。

这件小事对我的启发很大:夫妻之间的恩恩爱爱不在山盟海誓,就在这一点一滴的体贴与关怀中!

细微之中见真情!

母亲刚把桌子摆好,我们兄弟三个就会懂事的把小板凳塞在继父的屁股底下,然后围坐在继父身边,不是拽他的胡子就是爬到他的背上打闹嬉笑。

继父从来不恼,有时还会和我们兄弟三个逗着玩。

“看看那周家的三个儿子,自从有了后爹忘了亲爹!看来这小孩子就是靠不住。”村子里有人这样说。

话又说回来,如果继父对我们不好,我们敢那样肆无忌惮吗?

每次盛饭时,母亲总会先给父亲盛上一碗。

“先给咱妈!我就是再累也不能把礼数忘了吧?”继父推辞。

“成亮,婶子和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估计早就埋到土里了,你可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呐!你当得起这第一碗饭!”奶奶也推辞。

每次吃饭的时候,继父总会和奶奶因为谁先吃而推辞半天。

继父不但养活了我们兄弟三人,还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就像吃饭推让,奶奶懂得感恩,继父懂得尊老......

继父不但把奶奶看成了自己的亲娘,还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记得那是在继父进到家门半年后的一天晚上,我们一家正围坐在一起吃饭。

大哥吃得飞快,很快就吃完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大哥的饭量很大,一碗饭压根就不够吃。

吃完一碗之后,他就要再去盛饭。

“一天到晚啥也不干,学不好好上,活不好好干,就知道吃!”母亲数落着大哥。

听母亲这样说,大哥赶紧停下了脚步,怯生生的站在锅旁不知所措。

“你干什么呀?小孩子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饭哪能长个?别理你妈,再吃一碗!”继父笑着说道。

听了继父的话,大哥犹豫了半天才拿起了勺子盛了半碗。

“盛满!”继父又说道。

和大哥说完,继父又对着我俩说道:“你们也得能吃!能吃才能长身体,身体好了才能赚钱!你们眼下还都小,还只能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可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不吃饭,哪来的力气?”

那一晚,我们哥仨都吃撑了,尽管很撑,但我们的心里都非常幸福。

父爱在那一刻又出现在了这个家里。

......

继父来到我们家的第二年,母亲怀上了他的孩子。

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孩子快要出生时,母亲却意外流产了。

母亲本来还打算再给继父生一个孩子,但继父却说什么也不肯让母亲再遭那个罪了。

继父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一辈子都在为我们哥仨操劳。村里人见他这样辛苦,就和他开玩笑说:“成亮,没有自己的孩子咋能行?你就不怕白劳碌一场吗?替别人家养孩子,到头来有你后悔的时候。”

“没有就没有吧,我就不相信这三个孩子将来会不管我?要真是那样,我也认了,到时候我就卷铺盖卷回老家去!”

在继父眼里,我们就是他的亲生孩子,在我们眼里,继父就是父亲,难怪他这样自信!

......

为了养活一家人,继父放弃了自己的老本行孵小鸡,转行做起了赚钱多的行当。

做手工砖时,泥里的碎瓷片把他的脚心刺穿;

在砖厂背砖时,砖块把背都烫烂了;

......

2003年,已经23岁的大哥到了结婚的年龄。

为了不拖累家里,为了不让继父再累死累活的干下去,大哥决定牺牲自己给人家当上门女婿。

当继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第一次和大哥动了真怒:“大元,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当爹的吗?你四肢健全又能干,为啥要给人家当上门女婿?你是嫌我没本事给你娶媳妇吗?”

“爸,我哪敢这样想?我们兄弟仨又不是瞎子,你这些年的付出我们可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每天没死没活的干,我们看着心疼。爸,咱们家的底子我又不是不知道,我结婚了,两个弟弟怎么办?我......我不忍心你再受苦了!”大哥哭着说道。

“我有本事敢进你们家的门就有办法给你们娶媳妇!告诉你,你趁早死了这份心,这个家还不是你说了算!”撂下这句话后,继父就走了。

第二天,我们再也没有在砖厂里见到父亲的影子。

听母亲说,继父嫌砖厂挣得少,跑到十里开外的化肥厂装卸化肥去了。

大哥带着我和二哥在化肥厂找到继父的时候,继父正在忙活着。

一百斤的化肥就靠两个人用手一袋一袋的往车上装!

没有经历过那般苦处的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份活计的苦和累,只知道父亲的十个手指甲都掉了!

最初的一段时间,继父回到家吃饭的时候就靠母亲喂。当时的我还以为母亲在溺爱继父,后来我才知道,继父的两只手都肿了,连碗筷都拿不起来!

很长一段时间,继父的两只手上都缠着厚厚的纱布!

......

继父不单单是养活了我们兄弟仨,还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正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才懂得了什么叫做感恩。

大哥娶妻成家后,继父本来想的是让他和嫂子分家单过。

但大哥说什么也不肯,还说什么要和继父共同扛起这个家,要赚钱帮父亲给我和二哥娶媳妇。

争吵了半天,这个家也没有分成。

大哥结婚后就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赚到钱之后留下一部分家用外剩下的都交给了母亲。

对此,大嫂也毫无怨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

大哥结婚后帮着继父给二哥娶了媳妇,二哥结婚后,大哥二哥又帮着继父给我娶了媳妇。直到我娶妻成家,我们兄弟三人才分家另过。

各自有了自家的小家庭后,我们兄弟仨本来想着轮流养着父母,不让继父再继续操劳。

但继父是个闲不住的人,不能干重活了之后,他就把自家的几亩地全部种上了菜。靠着这些买菜的收入,继父不但养活了他和母亲,有时还接济我们。

年纪大了不能干活了之后,我们兄弟三人一家一年轮着养二老,轮到谁家的时候就搬到老宅和他们同住。

继父把我们兄弟当成了亲儿子,我们岂能不知道感恩?

2012年,年仅61岁的母亲得了肺癌,从查出病情到离世仅仅只有半年时间。

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继父了,在临终前,母亲拉着继父的手久久不愿撒手。

母亲哭,继父哭,我们跟着哭。

母亲活着的时候没有遗憾,父亲对他好,继父对他更好,有疼她的两任丈夫和三个儿子,母亲应该很知足。

母亲离世后,继父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母亲活着的时候是继父在这个家的依靠,因为母亲他才留在了这个家。现在,这个靠山没了,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这三个儿子会不会撇下他不管?

尽管我们曾经多次和继父说过他就是我们的亲爸,但那是在母亲活着的时候,现在呢?

母亲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继父过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说错话,就像个寄人篱下的孩子一般。

为了打消继父得顾虑,在最初得一段时间里,我们兄弟三人都搬回了老屋和继父住在一起。见我们都是真心对他,老人家这才终于放下了心。

我们没有让母亲留下遗憾,对继父非常好。

继父每次在村口遛弯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看看人家成亮,没有一个亲生的孩子却比村里面大多数人要过得好,也不知道是那来的福气?”

“这都是人家成亮应该得的,想当年,成亮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就是亲生的也估计就那样了。当初他们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穷得叮当响不说,家里面还有个不能动弹的病婆婆,要是换做别人估计早就吓跑了,可人家成亮硬是撑了下来。人这一辈子,年轻时再忙再累,不就是图个年老的时候能过得好一点吗?成亮这辈子没白活,值了!”

......

去年夏天,78岁的继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就像是预感到了什么似的,去年过年时,继父特地让我们兄弟三人带着他回了一趟老家。

从老家回来后,继父就一病不起。

无论我们如何孝顺,到最后还是没能延续继父的生命。

继父离世后本家长辈不让我们给继父披麻戴孝,我们兄弟三个挨着给他们磕头,他们依旧不答应。

当着那么多本家亲戚,大哥说话了:“那个躺在棺材里的人就是我们的爸,他虽然没生下我们,却给了一条命,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希望,给了我们一切!要是没有他,我们家现在就不可能有这十几口人!我们这一大家子不是喝西北风长大的,是那个被你们称作外乡人的人苦了累了一辈子把我们养大的。他把我们养大,我们就要给他尽孝!

大哥的一番话说得长辈们无地自容,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这些人不但没有伸出援手,反倒有不少人在等着看笑话。那时候你们不出现,现在却以长辈自居,不是自找没趣吗?

继父走得很风光,他为我们付出了一辈子,我们应该这样做!

继父离世后,老宅子便空了下来。

除了偶尔进里面找点东西之外,我们兄弟三人很少回去。

腊月二十九,忙完家里的活计后,我忽然想起了老宅。

继父爱干净,在老宅的时候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现如今,继父走了,老宅也没人管了。

一想到这,我忽然觉得有些惭愧,就想着把老宅好好打扫一番。

可等我来到老宅的时候,大哥二哥已经把老宅打扫出来了。

“老三,咱爸不是爱热闹吗?我们你二哥商量好了,以后过年咱们就在这里过,咱们要让爸妈也跟着热闹热闹!”

听大哥这样说,我哭了!

那一晚,沉寂了多日的老宅里又传出了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