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知识网

餐桌上的隐形杀手:世卫一级致癌物大解析

发表时间: 2025-01-31 08:57

餐桌上的隐形杀手:世卫一级致癌物大解析

春节聚餐小心!饭桌上藏着的健康“定时炸弹” 家人们,马上过年了,大家是不是已经开始心心念念各种美食,准备和家人朋友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了?先别急,今天必须和大家聊一个超级重要的事儿,这可是关乎咱们每个人健康的大事!平时我们吃饭热热闹闹的,谁能想到,就在这看似温馨的春节饭桌上,竟然藏着“健康杀手”,一旦不小心,它就可能悄无声息地威胁到我们的健康,这个“杀手”就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听起来有点陌生,可它的危害简直超乎想象!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小怪兽”,呈螺旋形状,悄悄地寄生在我们的胃黏膜上,紧紧吸附在胃壁和细胞缝隙里,很难被身体自行清除。根据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权威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竟然高达 59%,换算一下,差不多有 7 亿人感染了这种细菌!这意味着什么?差不多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可能已经被它 “盯上” 了,太可怕了有没有!


早在 2012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把幽门螺杆菌(感染)列入了一类致癌物清单。临床数据显示,超过 9 成的慢性胃炎都和它有关,感染后,原本容易治愈的慢性胃炎可能变得顽固,反复发作。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顽固性口臭等问题,也常常是它在背后搞鬼。更让人揪心的是它和胃癌的关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表明,中国胃癌发病率在全球占比高达 44%,约 70.18% 的胃癌发生和可改变因素有关,而幽门螺杆菌就是 “罪魁祸首”,能诱发 40.7% 的贲门胃癌、62.1% 的非贲门胃癌。虽说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就得胃癌,但没感染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确实低很多,从感染到胃癌,可能要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展到异型增生阶段,变成胃癌的几率就会直线上升。



人是幽门螺杆菌唯一的传染源,它主要藏在人的唾液、牙菌斑、胃部和粪便里,传播途径有口 - 口、粪 - 口、胃 - 口几种。春节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本是开开心心的事,却给幽门螺杆菌提供了绝佳的传播机会。

不用公筷的习惯,简直是给幽门螺杆菌 “开后门”。一家人围坐吃饭,筷子在菜里来回穿梭,要是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他用过的筷子就会把细菌带到菜里,其他人吃了就容易感染。就像张大爷一家过年聚餐,张大爷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他用自己的筷子夹了菜,孙子小明吃了,就很可能被传染。


还有嘬筷子、扒拉菜的行为,看似没什么,实则隐患巨大。嘬筷子会把唾液里的细菌带到菜里,扒拉菜更是让病菌在菜里肆意传播,一桌人都可能遭殃。最让人担心的是嘴对嘴喂饭,很多长辈疼爱孩子,却不知道这样做是直接把病菌 “送” 进孩子嘴里,孩子抵抗力弱,很容易早早感染。李奶奶嘴对嘴喂小孙子吃饭,结果小孙子体检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家人后悔不已。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庭里有一人感染,其他成员感染几率高达 60%,而没有感染者的家庭,感染风险只有 1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也强调,家庭里需要实行分餐制,混在一起吃饭、共用筷子夹菜、喝酒,就像给病菌搭建了传播的 “高速公路”。


筷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餐具,它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网上说 “筷子换一换,胃癌少一半”,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提醒我们要关注筷子的使用和卫生。上海消保委做过检测,使用时间超过 6 个月的筷子,霉菌数量比使用 3 个月的多 30% 以上,黄曲霉素喜欢在木筷和竹筷上 “定居”,长期摄入会影响肝脏功能,增加患肝癌风险,而且高温消毒也很难消灭它。所以,大家最好 3 - 6 个月就换一次筷子,要是发现筷子发霉了,哪怕刚用不久,也得赶紧扔掉。


选对筷子也很重要,公筷是个好选择,不管是外出就餐还是在家吃饭,用公筷夹菜能减少感染病菌的风险,就像给病菌设置了一道 “屏障”。不锈钢金属筷子也不错,它不容易残留食物和水分,能减少细菌、霉菌滋生,清洗起来也很方便。


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在这个春节,让我们从分餐制、关注筷子卫生这些小事做起,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过一个健康、安心的好年!

作者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