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5 17:34
你是不是觉得,耳鸣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现象,当你在外忙碌时,你察觉不到耳鸣的迹象,可当安静下来准备休息时,它却总是在这个时候悄然出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耳鸣就好像是一支乐队,总是会在安静时奏起几乎永无止境的白噪音交流曲,这种声音有时微弱的像蚊子的嗡嗡声,有时则如同火车驶过的轰鸣声。
那么问题来了,耳鸣这一现象为什么越来越多,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周遭环境是否有关联?
医生建议少做这4件事,可以有效改善耳鸣的出现,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想彻底了解耳鸣,首先咱们得知道耳朵这一听觉器官,它最先接触外界传来的声音,在人体的听觉系统中,属于是“前哨站”一样的存在。
如果进一步将其细分,可以分成外耳、中耳和内耳三大部分。
声波进入外耳道并撞击鼓膜,鼓膜的震动便会将声音的模拟信号传递给中耳的三块听小骨。
中耳听小骨等同于一个声音放大器,可以将声音进一步放大,并传送到内耳的耳蜗。
耳蜗是听觉系统的核心,里面充满大量的液体和毛细胞,声音传送到这个位置后,会被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送到大脑。
这时大脑的听觉皮层便会开始解读这一神经信号,从而确定是音乐还是噪音。
由此可见,耳鸣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异常的听觉神经信号,它可能由外界的听觉系统引发,也有可能源自于中枢神经的异常反应。
举个例子,当你的内耳内部的毛细胞受损,它们便会失去将机械震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能力。
这时听觉系统便有可能因为无法感受到正常的声音输入,于是便开始生成虚假且没有意义的神经冲动,等到大脑皮层接收到这些神经冲动后,耳鸣也就随之而来。
绝大多数人感知到的耳鸣都是一种高频的电流嗡嗡声,这其实就是内耳毛细胞损伤导致的结果,至于相对少见的低频嗡嗡声耳鸣,则多半与耳蜗内液体的异常流动有关。
那么耳鸣的出现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耳鸣的发生有迹可循吗?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经常被人忽视的小细节,往往就有可能成为耳鸣的“催化剂”,一点点侵蚀我们的听觉健康。
1、长时间戴耳机
首先要承认,耳机确实是个好东西,在嘈杂的环境戴上耳机,可以有效抵挡外界的噪音。
但问题是耳机里的声音可不是普通音量,由于其直接贴近外耳,它传出的声音相当于是高能量音波。
如果你的耳朵长时间戴着耳机,就相当于是把耳朵关进了小黑屋,不给它休息放松的机会。
时间久了,当你摘下耳机时,一股高频的嗡嗡声就有可能出现,耳鸣也就随之而来。
2、熬夜加班
现代人为了生活打拼,总是必不可免的需要熬夜加班,可你知道长期熬夜加班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吗,耳鸣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了。
长期熬夜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将你的身体自动带入到“过度疲劳状态”,这时你的血液循环速度变慢,耳部供血不足,听觉神经就会开始抗议。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熬夜工作的人会出现耳鸣的原因,这其实是一种警告,要求你立刻去休息。
3、环境因素
这个指的是长时间置身于噪音环境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场所就是酒吧、演唱会。
这些环境中的高分贝噪音会让内耳的毛细胞超载,最终引发持续的耳鸣。
由此可见,导致耳鸣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尽量避免耳鸣?医生的四条建议很重要。
1、少戴耳机
戴耳机没问题,关键在于佩戴耳机的使用时长及播放音量,一口气戴耳机好几个小时可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合理的使用时长应当是不超过1个小时,哪怕是中间摘下来休息一段时间,也好过连续长时间戴耳机听歌。
至于播放音量,则是建议不要超过总音量的60%,可别戴了耳机还把音量拉到最大。
2、调整作息
熬夜加班会导致身体负担加重,耳鸣也就随之出现,所以早点睡觉好好休息,是避免耳鸣出现的关键。
如果你经常性的出现耳鸣,不妨想一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作息是否发生紊乱。
如果是,说明你的身体负担已经非常严重,可以选择早点睡觉,让耳朵得到充分的休息,甚至让身体也能够恢复至最佳状态,否则耳鸣的迹象只会变得愈发严重。
3、少去嘈杂的环境
酒吧、演唱会是代表性的高分贝音波场所,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去,毕竟耳朵不是工业设备,它可受不了长期的噪音侵蚀。
如果你的工作环境噪音较大不可避免该怎么办?请戴上专业的防噪耳罩。
4、少喝咖啡,戒烟戒酒
很多人都有饮用咖啡的习惯,但你知道喝咖啡并不全是好处吗?
咖啡为什么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就是因为其内部含有咖啡因这一成分,它能够有效的刺激你的脑神经系统。
同样的道理,酒精、烟草同样能够刺激神经系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吸烟提神的原因。
但与此同时,它们也会对你的耳朵健康产生影响,使你的耳鸣加剧。
如果你已经有了耳鸣的症状,不妨减少甚至停止咖啡、酒精的摄入,保持一段时间的清淡饮食,避免吸烟,养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
严格意义上来说,耳鸣并不能称之为一种病,而是一种伴随性症状,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解决的。
如果你也经常受到耳鸣的困扰,不妨抓紧时间行动起来,彻底解决耳鸣这一麻烦,你有信心做到吗?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耳机星人注意 耳鸣警报已拉响
2024.12.17 北京青年报
耳鸣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长期耳鸣需及时就医
2023.03.03 新华网
总是耳鸣怎么办?这些方法可缓解
2021.03.18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