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05 20:21
01
昨天在餐厅吃饭,隔壁桌两个妈妈在聊天,一位红衣服的妈妈说,你家孩子的学习成绩好,爱看书、爱运动,习惯又好,还很懂事,你是咋教出来的?
对面蓝衣服妈妈说,就是管的比较严格,天天回家他自己就想写作业,也不爱去楼下玩,周末也不出去。
他们老师还在班上说,我儿子学习 好,是因为爸爸妈妈管教严。
红衣服妈妈叹了一口气说,我家女儿一写作业就拖拉磨蹭,写一会儿就想要休息,还敏感脆弱,一说她就哭。
平时对她很有耐心,还爱表扬她,她竟然是这样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看以后还是得对她严一点才好。
蓝衣服妈妈说,孩子不能惯,该收拾就得收拾,像你们那样做不仅自己累,还没好的效果!
红衣服妈妈说,就是的,我也得改变一下策略看看。
听到这里,我不禁捏了一把汗,那个女孩的妈妈,真要学别人的教育方式去管教自己的女儿。会不会有好结果,还真不一定。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用同一种方式去教育不同特质的孩子,很有可能适应不良,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02
孔子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子路 ,一个叫冉有,两个人在政治方面都颇有成就。有一次子路问孔子:“ 闻斯行诸 ?”
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
意思是要考虑家庭情况,看父兄是否同意。
然而,当冉有去问这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说:“听说了就要实行!”
孔子截然相反的回答使得另一个弟子公西华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
孔子说:“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
意思是说,冉有性格比较懦弱,容易退缩,所以我就鼓励他,推他走快一点;
而子路个性好胜,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让他缓和一些。
孔子的做法是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不同,所用的引导方式,也应该不同。这样才能帮助对方在短板上成长起来。
03
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早从事儿童气质研究的切丝博士和托马斯博士,将所有的孩子大致分为3种类型:容易型、困难型、缓慢型。
容易型的孩子,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生活比较规律,情绪平稳,家长照顾起来也更容易一些,大人很容易喜欢这样的孩子。
困难型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家长照料起来就比较困难,容易大哭大闹,情绪不稳定,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不容易适应环境,特别“费妈”。
缓慢型的孩子,他能够适应环境,但是面对新环境不是很能放得开,需要时间去观察、体验,获得足够安全感和自信心以后,他才能适应环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如果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先天特质,会减少很多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减少负面情绪,减少对亲子关系的破坏。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学习成绩好,就会对比自己家的孩子,觉得自己家孩子调皮不懂事,情绪不稳,不爱学习。
父母的这些评判会让他们对孩子产生不满的情绪,进而可能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唠叨、责骂的行为。
或者父母自己产生内疚、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有教育好,进而产生挫败、焦虑等情绪,也会波及到家里的孩子。
04
如果家里有一个容易型的孩子,那么恭喜你,你可能会比较省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这类孩子情绪稳定,做事积极主动性高,他遇到问题或不良情绪时,父母不易觉察。所以,父母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多关注孩子。
如果遇到一个困难型的孩子,这类孩子情绪不稳定,做事困难,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情绪化的时候,接住孩子的情绪,让他感觉自己是被理解的,父母要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要。
帮助和引导孩子克服困难,体验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假如遇到的是一个缓慢型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包容他、支持他,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时间,陪伴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
不要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的比较,反而容易挫败家长和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当他内在力量建立起来以后,他的成长速度会大大增长。
05
有一个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讲述的是一只小羊捡到一只蜗牛,它牵着蜗牛去散步,以前急匆匆的小羊,现在因为蜗牛走的很慢,她不得不放慢脚步,体会到了从前没有体验过的快乐。
对家长的教育启示是:孩子本是一只慢吞吞的蜗牛,家长是那只急匆匆的小羊,蜗牛的特质决定了它不可能赶上小羊的步伐,而小羊却可以慢下来等等蜗牛,一起去感受美好的时光。
对于困难型和缓慢型孩子的父母来说,他们更需要修炼牵着蜗牛去散步的耐心和能力。陪着孩子按照他的节奏去成长。
前文红衣妈妈的女儿,不属于容易型的孩子,她的教养方式可能会更复杂一些。
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可能是情绪问题,孩子如果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不满,也可能在写作业时,被动攻击父母,让父母着急、愤怒。
还可能是作业对她有些难度,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拖延可以回避挫败感。
父母要有敏锐的觉察,尝试和孩子沟通,了解到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
举一个我女儿学习写字的例子,当初她刚上一年级,老师说她写的一个字,占四个字的位置,而且力大地能把纸戳穿,一度特别讨厌语文,一提写字就拖延,各种不舒服。
后来,和她商量,第一周每天写一个字,当她认真写完,我就和她玩游戏,我找了一些锻炼手部力量的游戏和她玩。
每当她写完一个字,我都会努力去发现她写的好的地方,或者夸她写字的态度认真。
慢慢地增加写字的量,过了一段时间,女儿不再排斥写字,到二年级开学不久,看到老师给她的书写打了五星A++的评价。
女儿克服了写字困难,最后爱上了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好,现在语文是她最喜欢的学科。
了解孩子的特质,了解孩子不同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以帮助父母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父母只有学习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运用符合孩子特质的教育方式,才能助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