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知识网

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最佳选择!

发表时间: 2025-01-06 12:54

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最佳选择!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每年的冬春季节,流感如同“不速之客”席卷而来,成为人们健康的严峻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有多达10亿人感染流感,其中300万至500万人病情严重,甚至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在中国,流感同样是一种常见却又被低估的传染病,尤其在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中更为高发且凶险。即便是看似健康的成年人,也可能因流感而卧床不起,严重时甚至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面对流感高发季节,除了准备药物,接种流感疫苗更是防控流感的关键。然而,许多人却对流感疫苗存在误解,甚至完全忽视了它的重要性。

流感不是普
通感冒,潜在危害更大

很多人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为一谈,认为流感不过是“打喷嚏、发烧”而已。事实上,流感与感冒有本质区别。

感冒通常由多种病毒引起,症状较轻,通常可以自愈;而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且症状更为严重。

流感不仅表现为高热、咳嗽、肌肉酸痛等,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例如肺炎、脑炎,甚至导致死亡。

以2009年的H1N1流感大流行为例,当时全球有超过6万人死亡,其中许多是平时看似健康的年轻人。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与流感疫苗接种不足密不可分。类似的案例也在中国频频出现。

例如,2018年冬季,北京某幼儿园曾爆发一次大规模流感疫情,短短几天内,几十名孩子高烧不退,部分儿童因病情恶化住院。流感的威胁,远比人们想象中严重得多。

流感疫苗:被低估的“防护盾”

很多人认为流感疫苗可有可无,甚至质疑其有效性。然而,权威研究早已证明,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流感疫苗接种可以降低50%-60%的流感感染风险,严重病例的发生率更是降低70%以上。

尤其对于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高危人群,接种疫苗不仅能保护自身,还能降低家庭成员的感染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小幅变异,因此疫苗需要每年更新并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会根据全球监测数据,推荐当季流行毒株的疫苗配方。这意味着,接种流感疫苗不仅是科学的选择,更是因时而变的“智慧之举”。

易患人群:谁更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虽然所有人都可能感染流感,但一些人群的感染风险与严重程度更高,需要优先接种疫苗。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以下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1. 老年人:60岁以上群体因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流感。

2. 儿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是流感病毒的“首要目标”。

3. 孕妇:孕妇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是普通成年人的4倍以上。

4. 慢性病患者: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并发症风险更‍高。

5. 医务人员​:长期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感染或传播流感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于这些人群而言,接种流感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家人和社会的有效手段。

备好药物,但不能忽视疫苗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流感高发季节会常备药物,比如感冒药、退烧药或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

然而,药物只能治标,疫苗才是治本之策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一项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后,即使感染流感,症状也会大幅减轻,住院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以经典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为例,它虽然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但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果,且无法完全杜绝并发症的发生。相比之下,接种疫苗能从源头上减少感染风险,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流感‪疫苗的误解与真相

尽管流感疫苗的效果显著,但一些误解却让人们对其敬而远之。例如,有人认为接种疫苗后仍会得流感,甚至怀疑疫苗会引发副作用。

事实上,疫苗并非100%防护,但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至于“副作用”问题,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等,但这些反应通常几天内会自行消失,远比感染流感带来的风险轻得多。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部分人认为自己身体强壮,不需要接种疫苗。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流感病毒,身体再强壮的人,也难以抵挡流感病毒的猛烈攻击

正如电影《流感》中的情节所描绘的那样,病毒的传播速度与破坏力超乎想象,没有任何人能完全幸免。

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与注意事项

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0月至11月,因为疫苗产生抗体需要2周左右,而流感高发季通常从12月开始并持续至次年2月。⁠越早接种,保护效果越好。

接种前应确保身体健康,避免在感冒或发烧时接种。此外,疫苗接种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以防出现过敏反应。对于对鸡蛋蛋白质过敏的人群,应选择不含鸡蛋成分的流感疫苗。

日常防控措施不可忽视

除了接种疫苗,日常生活中的防控措施同样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都是有效防止流感传播的手段。

此外,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当锻炼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流感疫苗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加大疫苗供应力度,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

例如,北京市在2023年冬季向老年人和儿童免费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疫苗覆盖率。只有通过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控制流感的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结语:健康的选择在于科学的行动

流感虽然高发,但并非不可控。科学接种流感疫苗、备好必要药物、做好日常防控措施,是应对流感的“三道防线”。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态度保护自己与家人,共同度过一个健康的流感季。

参考资料与相关链接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流感防控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流感疫苗有效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流感疫苗对中国人群的保护作用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