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4 16:0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可是提起便秘,大家只会纷纷露出一副苦瓜脸。
虽然便秘似乎是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的事情,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一边治,一边又觉得自己没啥好转,甚至还反复?
有人给你开药时告诉你吃点药就行了;有人给你说生活习惯不对,得改;而有人则直接把便秘与各种高血压、癌症挂钩,把一根小小的便便引申成了人生大问题,越想越心惊胆战。
可是,问题真的那么复杂吗?事实上,便秘问题的复杂程度比你想的要简单得多,很多人根本不用治,而且有些改善的办法其实都是误诊的产物。
别着急,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便秘三大真相”,这些真相就像一瓶定心丸,让你不再被各种“偏方”轰炸。
大多数人一听到便秘,脑袋里首先跳出来的词就是“拉不出”,但其实便秘并不等同于不大便。有的人大便次数少,一周才三次;有的人大便时硬得像石头,但并不代表就得吃药。
看过一项调查,发现大约30%的人群并没有明显的便秘症状,虽然他们偶尔出现便秘,但一旦调整生活方式,问题就解决了。
也就是说,便秘并不是永远都需要药物治疗的症状,有时候生活中的小习惯就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如果你便便稀、频繁,那就说明你可能是肠道吸收不良,和便秘完全无关,应该找其他原因。这种情况就算你跑去看医生,医生也可能告诉你“没事,不用太担心”。
不过,不少人一听到自己有便秘症状,马上就要求医生开药,事实上这样做未必是明智的选择。
而有些人,便便虽然不太顺畅,但又一直盯着自己是否得了“便秘”这个标签,反而会让自己越来越焦虑,精神状态也差,肠胃的功能会因此受影响,最后真正成了“慢性便秘”。
这就是被焦虑、误诊的恶性循环给坑了。
很多人听说便秘了,第一反应就是药物治疗。好吧,有时候的确需要药物治疗,但药物治标不治本,治了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
有人吃泻药,药劲刚好时便便顺畅,过后却又堵得死死的。这其实是药物“做错了事”,它强行让肠道产生排便反应,但并没有解决肠道为什么不动的根本问题。
这就像是在敲打一个汽车的发动机,但你根本没解决油路的堵塞问题,汽车还是没法顺利跑。
举个例子,有些人可能会把便秘当作一种简单的“肠道运动不足”来看待,然后就去吃所谓的“肠道通便药”,殊不知,很多便秘其实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有关系。
肠道里面有一堆细菌和微生物,健康的肠道需要它们的帮助才能顺畅排便。当这些细菌群体失衡,肠道就可能产生慢性便秘问题。
根据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的失衡不仅是便秘的根源,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甚至会跟情绪、免疫力、皮肤状况等挂钩。
所以,一味的吃药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疗便秘需要从根本上调整饮食结构,注重肠道健康,而不是只是依赖药物。
其实大部分的便秘问题根本不需要药物治疗,很多时候只要调整生活方式,症状就能有显著改善。
要知道,现代人吃得油腻,运动少,久坐不动,吃得快,消化慢。要改善便秘,调整生活方式是一项根本且有效的手段。
合理饮食: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想要顺畅排便,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至关重要。
通常,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25到30克膳食纤维,这可以通过多吃蔬菜、全谷物、豆类和水果来实现。如果你的饮食一直偏向肉类和精制食品,那你可能早就中了便秘的圈套。
规律作息:现代人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肠道的健康和我们的生物钟息息相关,长期熬夜和不规律的作息,会让肠道的正常排便节奏被打乱。
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去厕所,能帮助肠道习惯性地在某个时段进行排便。
足够运动:你可能不想听这个,但是真的,运动能让你排便更顺畅。比如散步、瑜伽、跑步等适量运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整天窝在沙发上的人容易便秘的原因。
喝水:肠道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顺利排便。缺水会导致大便干硬,增加排便难度。每天至少要喝1500到2000毫升水,才能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发现自己便秘,试着增加水分摄入量,看看是否有效。
通过这些简单的调整,很多人便秘症状就能显著缓解。再回到药物治疗上,吃药只是“表面功夫”,而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最核心的长效治疗方法。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便秘跟很多大病都有关系,比如肠癌、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多人一有便秘,立马就想到是不是得了某种疾病。
这其实是一种过度解读。便秘的确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但它并不等同于患病的预兆。
举个例子,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道的某些部分的负担加重,肠道压力增大,这可能会引发肠道疾病,但这不意味着便秘一定会导致癌症。
数据显示,便秘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肠癌,而是它所引起的肠道环境不佳,才可能间接影响肠道健康。
所以,别一便秘就赶紧上网查一大堆吓人的资料,自己吓自己。其实有时候,便秘只是生活方式的反映而已,不用过度紧张,适当调整生活习惯,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王奕丹,李春艳.老年便秘病人肠道菌群对氧化三甲胺的影响及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24,38(12):1297-1302.